《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是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重点图书和具有品牌效益的工具书,每年一版,2024年版在2023年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税则》的变化进行了修改,同时增加了有关我国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最新的出口退税率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10位海关商品编号、商品中英文名称及备注、检验检疫3位编码及名称、进出口商品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暂定税率、出口退税率、监管条件、检验检疫类别、海关统计计量单位,以及各种最新区域或双边协定税率、特惠税率,进口商品从量税、复合税税率,消费税税率,关税配额商品税目税率表,以及海关通关系统常用代码表及说明、进口关税与进口环节代征税计税常数表等。该书有助于进出口企业及时了解进出口税收政策和贸易管制政策的变动情况,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
《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是国内部系统性收集、整理、归纳化妆品科技成果的著作,以收集、整理、分析国内主要化妆品科技成果为核心,按照化妆品原料、化妆品包材、化妆品设备、化妆品生产加工、化妆品产品研发、化妆品检验检测与功效评价,以及其他进行分类。同时,本书立足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跨越式发展。本书为化妆品领域高校与科研机构研发提供了参考方向,有利于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化妆品生产加工企业、品牌企业寻找技术合作方提供参考,可以作为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书。另外,本书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搭建企业与专家的合作桥梁具有重要作用。本书后还介绍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有效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志(2007 2021)》以概述为纲,大事记为经,各章为纬,记录企业2007 2021年发展历程和奋斗业绩。 载入本志书的内容起于2007年,止于2021年12月底,共记载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5年的史实。内容包含从组织机构沿革到国内、国外经营,党群工作等方方面面的重要内容,增加全国劳模范连勇、老劳模米兰彬等事迹,力求志书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增加志书可读性。志书以客观严谨、尊重史实为原则,力求横不缺项,竖不断线,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公司发展变化,客观全面地记述公司发展历程的书籍,蕴涵着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全体员工追求卓越开拓进取的理想和精神,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可资借鉴的一部宝典。
《与改革同行:体改战线亲历者回忆》直接参加了这场的历史变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认真地回忆所亲历的改革不同阶段:从农村包产到户,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到价格改革、形成市场;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从微观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到宏观间接调控框架的形成;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一路走来,可谓跌宕起伏,路转峰回,迤逦不绝。既有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喜悦,也有改革遭遇强大阻力的压抑,还有改革失败带来的反思,更有对改革前途的期待。
本书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本书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该报告共分为四篇:综合篇、专题篇、地区篇、国际篇。附录部分汇总了2012 2016年行业标准制定情况以及2016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文件。该书在专题调研、专家咨询、行业座谈等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重点品种再生资源总体发展情况,指出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了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本书将中国经济的前三十年做了详细的叙述,用作者本人掌握的国名经济计划史料展现了中国经济前三十的发展与改革。
本书为中经解读经济指标丛书(之二)。本书中选择了73个指标作为我们推荐给广大读者在分析经济形势时应重点关注的主要指标。本书分为8章,章概论,概括性地回答了为何要解读中国经济,以及怎样解读中国经济等问题;并对解读中国经济指标会经常碰到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介绍。接下来的7章则从总体经济指标、供给指标、需求指标、财政政策指标、货币政策指标、外汇政策指标、金融市场及主要指标等方面,就应该关注哪些主要经济指标?这些经济指标的内涵是什么?它们是由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它们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如何?广大公众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取这些指标?在使用这些指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等做出了回答。特别是对一些指标的历史变化和历史数据等内容的描述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可以使读者了解这些指标口径的演变过程,
《社会资本与国家治理》运用国外在社会资本理论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性质、构成、类型和存在方式,说明社会资本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阐明社会资本的来源、投资方式及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就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书内容详实、条理清楚,在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有关社会资本的专门性的研究的不足。
本书为中经解读经济指标丛书(之二)。本书中选择了73个指标作为我们推荐给广大读者在分析经济形势时应重点关注的主要指标。本书分为8章,章概论,概括性地回答了为何要解读中国经济,以及怎样解读中国经济等问题;并对解读中国经济指标会经常碰到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介绍。接下来的7章则从总体经济指标、供给指标、需求指标、财政政策指标、货币政策指标、外汇政策指标、金融市场及主要指标等方面,就应该关注哪些主要经济指标?这些经济指标的内涵是什么?它们是由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它们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如何?广大公众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取这些指标?在使用这些指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等做出了回答。特别是对一些指标的历史变化和历史数据等内容的描述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可以使读者了解这些指标口径的演变过程,
本书呈现了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关于中国的城市化的学术研究成果。书中主要探讨了我国城市化的功能定位和模式选择,并预测了未来30年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阐明了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所需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体系支持。本书内容翔实,观点鲜明,材料丰赡,视野宏达,是中国城市化研究的重要创获。
江小涓编著的《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对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与前景展望)》在以全球视角评介推行产业政策理论与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推行产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产业政策在中国广泛推行的原因、演变过程和实际效果,并分析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育和完善的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产业政策的重点和政策手段的选择。
2010年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即将由中低收入迈进中高收入行列。回顾历史,一些成功启动工业化进程并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曾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有些国家,则相对比较顺利地跻身高收入行列。中国的前景如何,是否会落入拉美等地区曾经遇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是否能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这是这一段时期外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