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兵编著的《东方战略学(精)》是东方战略学系列之一,《东方战略学(精)》讲述了:东方战略,也就是中国战略,是中国独创和独有的一种 与众 不同的战略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形态,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叱咤风云战略家们思想的 结晶。 东方战略在揭示战略本质和竞争规律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出了西方战略——正是在这种深度和广度上,我们才能深刻 感悟到东方战略的神奇和魅力,以及它通贯几千年历史的强大生 命力。
2010年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即将由中低收入迈进中高收入行列。回顾历史,一些成功启动工业化进程并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曾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有些国家,则相对比较顺利地跻身高收入行列。中国的前景如何,是否会落入拉美等地区曾经遇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是否能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这是这一段时期外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报告是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系列研究报告的第三本,以共享式规模化发展为主题,回顾了村镇银行规模化发展和坚守市场定位政策的演变,分析了至2019年全国村镇银行发展的近期新状况,包括村镇银行数量资产与业务规模网点地域分布等特征,以及样本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同时,本报告重点剖析了村镇银行由于规模不经济所带来的发展困境,并以三个村镇银行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村镇银行管理总部模式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模式地市总分行模式和多县一行模式的规模经济效应及其社会效应,提出在数字化时代集群共享式规模化发展是村镇银行突破困境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变革小农体制, 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实现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是一个涉及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安全“ 乡村现代化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等问题的关键问题。农本( 第七辑) 约请学界和实践界的知名专家从土地制度“村社集体再造和社区集体行动”“ 反贫困”,集体经济内部的制度设计等各个角度!,对新时代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度解析,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从产业与产业规划的基本内涵入手,概述了产业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工具以及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篇中,总结了美国、日本、欧盟的产业规划的一般经验。对我国产业规划的研究从产业结构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产业支撑体系规划三个维度对我国历次产业规划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本书总结了产业规划技术路线和基本原理,对指导各类别、各层级产业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反思“中国模式”》构造了一个“政企合谋”分析框架,对这种“高增长”和“多事故”并存的“中国模式”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面对信息不对称,为了财政利益和晋升利益,地方政府会选择与企业合谋(政企合谋),允许企业采取“坏的”生产方式,因而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大量的生产安全事故和社会问题。在第一部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反思“中国模式”》提出了“政企合谋”的分析框架,并通过煤矿、房地产和环境保护等行业的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揭示了政企合谋是“中国模式”的内在驱动力。《“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反思“中国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凝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成果,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 研究成果。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 经济结构失衡、 贸易冲突等。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 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学者总有一种追求,黄正林同志多年一直致力于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今年,正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他结集了17篇已发表的论文,取名为《陕甘宁边区乡村经济与社会》。书中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部分3篇论文是关于陕甘宁边区经济立法的研究;第二部分9篇论文是关于陕甘宁边区经济的研究;第三部分5篇论文是关于陕甘宁边区社会的研究。
201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成就,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新冠疫情的暴发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巨大冲击。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长期研究项目成果的第八辑,本书以“战疫增长模式”为主题,在分析疫情对经济冲击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宏观经济走势与增长潜能、重点行业和领域如何恢复增长且转危为机,提出了合理评估并设定增长目标、短期救助与中长期结构转型升级相配合等政策要点,强调应通过实质性深化改革,立足于结构性潜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