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以下简称《理论逻辑》)(1-6卷)和《续集》(7-8卷),分别收录了作者2007年1月至2020年3月和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论性短文、专业演讲、重要访谈以及回忆或纪念性文章,共计295篇,其中,学术性论文27篇,评论性短文56篇,专业演讲(讲座)文稿146篇,重要访谈63篇,回忆和纪念性文章3篇。《理论逻辑》(1-6卷)和《续集》(7-8卷)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分别于2021年3月和2022年10月出版。离《续集》文稿编辑截止时间2022年5月,时间又过去两年了。这两年,吴晓求教授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和学术研究没有任何变化,仍然忙于教学、科研、论坛、讲座和专业访谈,充实而忙碌。时而奔走于大疆南北,为中国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发声,时而又沉静在书房和繁简有序的研究室(教授办公室)或讨论室,要么一人独思,
《产业集聚与升级:基于中国开发区产业演变的动态考察》是在博士论文《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属于中国开发区产业发展经验性研究,其特色体现在:①对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关系进行研究,拓展了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升级内涵,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处于前列;②构建了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三类发展模型,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发区产业演变的阶段性特征;③运用国内外开发区产业集聚案例对产业升级作用进行了分析,将产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④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建议,对于开发区未来发展乃至区域产业升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产业集聚与升级:基于中国开发区产业演变的动态考察》的出版将有利于中国开发区建设、开发区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地方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思路创新、政策创新。
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存在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实现适应市场和改革需要的转变。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因此,本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生前曾经发表但未经成书的文章,内容包括农业问题、能源问题、住宅经济、新技术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等多个领域,既有具体案例的调查与分析,又有关于中国未来的宏观展望。全书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作者
本书内容延续郎咸平说系列一贯风格,辛辣评论社会、经济、民生时事,地方债务危机、反腐、银行“钱荒”等热点问题全部囊括。郎咸平教授在深刻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的同时,还会给出融贯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另类解答同样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给读者带来痛快且深思的阅读感受。
本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组织编写,全书共十章,约12万字。“代序”是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名义9月1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理论文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阐述了本轮混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章为绪论。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5个方面首梳理分析评价靠前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明晰报告内容和整体框架。第二章为可持续增长、股利政策、企业价值和制度概述。本章对可持续增长模型、股利政策的定义、企业价值的界定以及制度环境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为国企分红影响因素视角之一:制度环境下的可持续增长与国企分红。本章从制度环境的角度研究国企分红的影响因素,分别从我国国企分红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下的国企分红与企业价值、可持续增长下的国企分红机制和国企分红、可持续增长与公司业绩等四方面探索我国国企分红面临的制度环境,在这一制度环境下国企分红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从可持续增长角度,分析了我国国企分红机制和国企分红以及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第四章为国企
作者2002年在我社出版过博士论文,内容于本书研究对象同,后记中就说明5年修订一次。5年过去了,本书就是作者的修订版。该书系统分析了8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及其货币管理的历史,总结了经验,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书中所用资料均为手资料,提出的理论和政策措施非常具有针对性,是很难得的专业著作。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一是我们的理念,二是我们的领导力。 改革头二十年,是理念战胜利益。但是看看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利益战胜理念。我们的未来依赖于理念能否再次战胜利益,依赖于有理念、有担当的领导力! 本书传递的是我对市场的理念,对企业家精神的理念,对开放社会的理念。我相信,如果这些理念能变成普通大众的理念,变成领导人的理念,中国的改革才不会逆转,我们才有美好的未来! ——张维迎 本书聚焦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如何从强盗逻辑走向市场逻辑,应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他从三个方面叙述了这个主题,一是回顾了中国获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二是阐述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改革以及怎么改革,三是对于未来改革方向的预测和判断。 张维迎在此书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观点鲜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系列培训教材: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实用手册(第2版)》内容包括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况、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前景、尽职调查工作流程解析、尽职调查的主要方法、尽职调查工作的前期准备等等。
本书专题研究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构建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作者从这一现实出发,深入探索谁对国有资产负责和如何对国有资产负责这一深层次原因。 全书共十章,着眼于五大问题的阐述:1 谁对国有资产负责,即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体制构建;2 代理制的重塑;3 国有资产权的时晰及变化规则;4 国有资产的内部监控体制的再造;5 如何完善国有资产外部监督。 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在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缺位及由此引起的出资人体系的残缺。成功地构建这一体制,才能塑造国有资产运动的游戏规则。
本书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评析的基础上,首先在一个长达3000年的超长期分析框架中对中国乡村地权的历史变迁作了分析,提出和论证了高水平制度均衡陷阱假说。然后构造了一个短期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20世纪后50年农村的地权变迁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接下来对改革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最后对进入21世纪的农地制度改革和立法的目标、路径与方针作了探讨,并在法律层面对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
本书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寻国有经济的存续逻辑和边界范围;二是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角度,探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实践与运作;三是从实施策略的角度,说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生成原理及其挑战应对;四是从具体样本研究的角度,论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难题和应对策略;五是从制度研究的角度,阐释国企改革背景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建设;六是从社会投资人的角度,切入国资国企改革政策背后蕴藏的投资机会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