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本书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自1978年开启的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转型和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人类经济目前波澜壮阔的事件,而其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又是这一世界经济舞台剧中的主要故事。本书在围绕研究国有企业独立法人财产权的建立和完善这条改革发展主线的同时,对放权让利、利润包干、利改税、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抓大放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分类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改革主要内容和阶段,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职工队伍建设和工资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论和企业制度变迁规律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历经40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如何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如何使党的领导和公司的市场化经营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使国有资本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并和靠前经济规则相协调融合等发展中
在高善文眼中,经济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用什么方法预判经济前景?他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路是什么?高善文入行以后,经历了券商研究业务从乏人问津到门庭若市的海天变迁,目睹了市场从绝望到疯狂的几度轮回。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后面,他始终追求对中国经济的独特理解和统一的逻辑分析体系。《经济运行的逻辑》一书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产重估等问题都进行了自成一体的论述,与读者分享他对中国经济过去与未来的理解。
本书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资助(项目批准号:IOFJY002)。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城市商圈发展演变及演进趋势的考察,包括中国古代城市商圈的演进、中国近代城市商圈的演进以及中国现代城市商圈的演进轨迹;二是对外城市商圈研究的学术进展及理论成果的系统梳理与评述;三是关于城市商圈聚集及规模与业态要素的基础理论研究;四是关于城市商圈布局及模型构建与对策的研究。其中第三部分是本书重点,又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城市商圈聚集的理论分析;(2)城市商圈规模与业态要素的理论分析(基础设施、人口与收入、物流业与工农业以及业态组合);(3)城市商圈空间关联效应研究。本书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从中观层次对商圈进行了重新定义,区分了城市商圈与企业商圈的区别与联系;二是从系统论的视角,提出影响城市商圈竞
本书引入复杂性理论,抓住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产业链创新”,围绕“制度引致‘催化’创新—瓶颈突破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涌现’创新—产业跨越发展”的研究思路,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探讨了产业链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形成机制,重新诠释了自主创新的新动态,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新本质,揭示了产业结构变革新趋势。
本书是笔者对这一问题潜心研究的结晶。社会确实共担了某些种类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突发急病、暂时失业等;社会所关注的是突发性的或危害性极大的灾害。但是,影响个人一生福利的大多数风险却仍无法分散,我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运气来决定。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致谢、引论、心理障碍、长期收入流的保值机制、国民收入与劳动收入市场、房地产和其他市场、为交割合约而建立指数、指数:问题与选择、关于指数修正的若干问题、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参考文献、人名索引、主题索引。
本书由市场微观结构研究领域的学者所著,它为金融学这一重要领域中的理论工作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引导。在对市场微观结构的主要研究题目和问题进行介绍之后,本书研究了在存货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型,进而扩展成基于信息的模型,并特别关注了其与理性预期以及学习模型之间的联系。的几个章节主要讲的是价格的动态变化,各种模型对特定微观结构问题的应用,包括流动性、多市场交易、市场结构和市场设计。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附录包括了从贝叶斯学习理论和理性预期框架上扩展而来的各种模型。
《招商引资与产业生成》的特点是将招商引资与产业生成相结合,其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生成的角度提出招商引资的目标、原理、原则、运行机制、效率等。《招商引资与产业生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部分从投融资、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企业经济核算、依法行政等方面论述招商引资的内容;第二部分以产业理论、市场化、区域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布局、技术创新与企业孵化等角度论述产业生成。 《招商引资与产业生成》的内容在具有理论高度的同时,又具备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于我国各级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能够为各级招商引资部门提供的理论知识、实践指导以及具体的招商策略,推动产业结构布局科学合理,避免盲目
储小平、黄嘉欣、汪林、谢俊编著的《变革演义三十年: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历程》首先从宏观上描绘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的总体概貌;其次按照不同的变革维度和企业发展阶段分别以案例形式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变革的起因、历程、趋势和启发,案例包括美的、李宁、创维、奥飞、德豪润达等知史的民营家族上市公司;最后,《变革演义三十年: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历程》试图提示三十年变革演义背后的组织能力演变逻辑,以期为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提供启示。
本书由市场微观结构研究领域的学者所著,它为金融学这一重要领域中的理论工作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引导。在对市场微观结构的主要研究题目和问题进行介绍之后,本书研究了在存货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型,进而扩展成基于信息的模型,并特别关注了其与理性预期以及学习模型之间的联系。的几个章节主要讲的是价格的动态变化,各种模型对特定微观结构问题的应用,包括流动性、多市场交易、市场结构和市场设计。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附录包括了从贝叶斯学习理论和理性预期框架上扩展而来的各种模型。
《精益制造》在上一版的基础上,用新的趋势和崭新的全球案例进行了更新,解释了在企业环境中,如何通过实施精益这一强有力的工具来消除浪费、控制质量和库存,并提升整体绩效。本书共三篇24章,首先分析企业实施精益中常见的失败原因,然后详细介绍企业实施精益转型所必需的文化变革,进而具体说明了企业实施精益时应遵循的独特规则。通过现实世界的全球案例研究,本书解释并演示了如何通过实施精益制造使巨大的财务收益成为可能。使用这一极佳资源当中经过验证的方法,你可以在你的组织中实现成功的精益转型。本书既涉及工程/生产领域,也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的挑战,是一部广受读者欢迎的实用操作指南。上一版在美国被多所高校列为商业或工程课程用书。
《真实的中国》是由外 经济学家团队围绕“中国模式与城市化”这一议题从各个角度展开充分的讨论而汇成的著作。 《真实的中国》所汇集的作者团队每个都在其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影响巨大,以各自的角度坦陈自己的观点,充分讨论“中国模式是不是存在?如果有所谓中国模式,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模式真的是特殊独到的么?未来中国真正的挑战又在什么地方?最后,到底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然后将中国的城市化这一热点话题放在对“中国模式”的争议这个背景中加以理解。《真实的中国》聚焦“中国如何城市化”这一主题。解决以下四个问题:首先,到底是应该继续走大城市之路,还是所谓就地城镇化?其次,必须理清当下城市化的事实。再次,应该破除障碍,让农民进城。最后,也要关注城市病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三个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