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纵观上海》丛书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上海)基地 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指导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梳理、分析、研究了上海改革开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论证了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改革开放与体制完善的关系,同时对 上海经验 中折射出的 中国模式 作了相关考察,*终完成这部客观中肯、史料丰富的上海当代史。作为一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专著,它不仅为上海研究提供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方史资料,同时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对中国推动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理论动因、实践进展以及未来取向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重点研究世界能源格局、三次能源革命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二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动因,重点研究现实动因和理论动因;三是中国能源革命实践进展,对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五方面的进展进行梳理;四是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取向,同样基于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五方面进行展望。本书旨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和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扎实推进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战略部署,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中心)不但积极参与了医改方案公布前期的政策研究和讨论,而且提出了非常具体而系统的政策建议。在医改政策的执行阶段,又对医改进程开展了持续的跟踪、观察以及效果评估。这些工作都体现在这厚厚两本书里。在上述过程中,我们被媒体或“政府主导派”冠之于“市场派”。其实我们所谓的“市场派”的主要观点不过如此简单:,逐步建立健全一体化统筹管理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并由其“集体”或“打包”购买医药卫生服务;第二,管办分开,即医药卫生行业的监管机构与提供医药卫生服务的机构(不论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不应有资产方面的权属关系,两者之间应该是行业内的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第三,“政事分开”,即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部门分开,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翟鸿燊:中国大智慧》内容简介: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我们参加学习有两个目的:就是要学到知识,顿悟智慧,回去以道御术,干事业!第二则是要交到朋友,整合资源,让祖国处处有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