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紧扣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在阐述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问题、“三农”问题、科技与制度创新问题、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外开放问题、社会人文环境建设问题以及社会政治稳定问题。对各个问题的论证,都力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与民族地区的问题及民族问题的分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相互关系这个主题,而且始终注意了把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
2000年9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中央的支持下,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亲历西部大开发》(12卷)以省(区、市)为单位,独立成卷。全书各卷以 综述 开篇,总述各省(区、市)15年的建设成就。所征集的各篇,力求较为全面地体现建设者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系统地回顾和梳理西部大开发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巨变,既为历
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对西部地区实行一种倾斜和优惠的政策。这种倾斜和优惠政策最初的实施效应是明显的,由于政策持续实施的效应是递减的,所以我们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由政策倾斜向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布局转变。 本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实施情况,实施前后的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施的政策效应评价和经验总结,推进从政策倾斜到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的必要性和原则,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方案设计,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内外条件和合理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人力政策、立法政策以及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书中所提出的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吸收外
《循环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生态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以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研究了该组织模式的形成条件、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组织效率,论证了循环产业集群是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西部地区新时期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和绿色增长极。根据群落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及复杂系统演化原理,借助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非平衡相变及自组织理论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考察和分析了循环产业集群产生和生存所需的环境和条件,讨论和研究了其发展演化规律和最终形成路径。从群落的发展演化角度给出了一条典型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演化路径:企业聚集一企业群落一产业集群一创新网
水土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之间的直辖市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科学地评价甘肃水寺资源现状和承载力,区别不同区域水土资源特点,认识水土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甘肃有限的,特殊的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甘肃区域特点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应用,取得了一引起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九章,在运用地理元胞自动机、水土资源组合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水土资源承载力分析、水土资源资产负债分析、水土资源开发历史分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判别分析、分形理论与Zipf维数的测算等方法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态功
《清人诗经序跋精萃》利用清人文集、日记、课艺、专著、方志等项文献资料,收集《诗经》序跋五百二十余篇,足可考见清朝不同时期诗经学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可勾勒出清代诗经学的总体风貌,既为学者提供翔实资料,又可丰富和拓展其学术视野。
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对西部地区实行一种倾斜和优惠的政策。这种倾斜和优惠政策最初的实施效应是明显的,由于政策持续实施的效应是递减的,所以我们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由政策倾斜向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布局转变。 本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实施情况,实施前后的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施的政策效应评价和经验总结,推进从政策倾斜到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的必要性和原则,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方案设计,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内外条件和合理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人力政策、立法政策以及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书中所提出的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吸收外
该书系统回眸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演进轨迹,就重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作为进行了全方位呈现。“全国视野”“重庆态势”“案例献映”“访谈撷英”四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互为补充,再现西部大开发全国和重庆的政策脉络,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重庆的重大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内容丰富且全面,贯通18载西部开发史;意义重大,纪念重庆直辖20年。该书有如下主要特色:一是理念新,编写过程中贯穿“中国视野、西部蓝本、重庆剪影”理念;二是多视角,从全国视角、重庆视角、亲历者视角全方位呈现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以及直辖以来的主动作为,为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洞开一扇窗口;三是表现形式新,既有重点案例,又有参与者的现身说法;四为可读性强,适合理论界、实务界、社会大众等读者群阅读。
编辑:在品牌和信息一统天下的时代,传统的“特色与功效”营销方式惨遭出局的厄运。而品牌社会一个全新的营销概念“体验式营销”应运而生。“体验式营销”的最终目的是要为顾客创造全方位的体验,作者把这些体验称为SEM(战略经验模块),包括感觉体验(SENSE)、情感体验(FEEL)、创造性认知体验(THINK)、身体体验和生活方式(ACT)及社会特性体验(RELATE)。?书中不但提供了“体验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