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是如何在他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跟其他经济学者的辩论,形成自己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 上册一直持续到1960年,涵盖了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研究时期的开端和发展,它追溯了弗里德曼从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名好斗的年轻微观经济学家的职业生涯,到他战时在美国财政部工作的岁月,以及他在战后成为货币政策主要支持者的思想。 下册涵盖的历史时期是从1960年至1972年间,它论述了弗里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参与的一系列辩论,主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消费者保护和环境等,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思想的形成。
你可以把本书当小说来读,本书与《说谎者的扑克牌》同时荣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0部商业书籍”称号,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无愧于“美国描写资本的桂冠诗人”的赞誉,他在本书中的精彩描述令人叹为观止。 你也可以把本书当传记来读,传主吉姆·克拉克堪称硅谷最富盛名的商业怪杰。这位略带神经质的天才擅长于洞察未来世界的趋势,由此诞生的硅谷图形公司(SGI)、网景公司(Netscape)和永健公司(Healtheon)使其成为连续创建三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公司的人 你还可以把本书当史诗来读,作者用18个月的贴身采访,将目光聚焦于创意横行财富飙涨的硅谷沸腾年代,生动地再现了以互联网为首的新技术如何以席卷之势整合传统行业,重构社会格局的宏大图景。几年后,这股强劲的创造力已悄然移师中国…… 无论哪一种读法,你都将看到一群深谙高
长期以来。“西欧中心论”和“冲击一回应”模式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反对这种观点的思潮兴起。提出了许多中西比较的新课题。 本书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本书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本书是我国长期从事苏-俄经济问题研究的学者陆南泉教授的专著,较系统与详细地论述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与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一系列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看法。 本书是国内外部研究历史跨度长达90年的关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的论著。该书对研究苏一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的学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内容既有重点又有的代表性。(1)在金融体制方面,双方回顾改革的进程、总结改革经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金融宏观调控、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不良资产、金融系统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金融改革的思路。(2)在产业结构方面,中方主要以深圳为例,阐述产业结构的演进、调整和发展战略;日方注重日本产业效率、制造业的回归和产业国际化问题等方面的介绍和研究。(3)在社会保障方面,中方主要以深圳为例,对深圳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日方主要就社会福利、老年人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和诊疗保险制度等给予阐述。(4)在政治制度方面,中方就政治体制、基层民主直选等给予论述;日方主要就地方分权的改革动向进行论证。 本书的特点和创新之处是:内容新颖、跨国题材、重点突出、紧密
《世界经济地理结构》是陆卓明的遗著,总结了作者一生学术研究的成果。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地理空间观,世界生产力分布,战略地理,以及世界地理结构的局部模式。 地理空间观从哲学层次分析事物如何在空间分布以及如何变化,作者提出了在区域论及区位论之外的第三种空间观,即“地理结构论”。关于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作者提出,现代工业空间分布的突出特点是集中分布,由此在某一地域内造成若干片工业集中区乃至工业密集地带;农业分布表现为地域产品的多样化而不是以往认为的专业化;全球生产力活跃的各个地区之间以“通道”相联系,由此形成全球两大通道系统——海洋系统和大陆系统。对世界战略问题的探讨,着重于战略与生产力宏观分布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从近代直到二战以后的世界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分析。生产力分布的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