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产业为何强盛,即便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痛苦的经济衰退,仍能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以丰田汽车为代表而独步天下?作者以汽车产业国际比较的身份,在本书中揭开这个迷题:日本汽车企业虽然在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等“表层竞争力”上,并不比欧美汽车企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现场制造的企业组织能力、产品结构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等“深层竞争力”方面,日本汽车企业却一直具有雄厚的优势,为欧美企业所不能企及。 本书还站在国际比较的视角上,探讨在美国和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番激烈的贸易摩擦中,日本的汽车企业如何应对美国汽车企业的紧迫压力、如何适应日元升值等剧烈变化的贸易环境,以及如何出于无奈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反而获得了更强大的企业组织能力,对汽车企业的管理人员乃至政策制定者都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制造执行系统(MES)是关联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和生产控制系统的纽带,是打通管理层与设备层之间瓶颈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随着经营管理的扁平化,MES正在成为企业实现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有效集成、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和系统。本书以企业和信息系统建模分析技术为依托,结合MES领域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MES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系统分析、构建和实施方法论。本书可以作为自动化、工业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管理工程领域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掌握MES技术方法的参考书。
《世界典型润滑油研发战略》的目的是为石油企业和润滑油生产商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供参考。书中在国际范围内选择了ExxonMobil公司、壳牌集团、福斯公司、能源公司、SK株式会社等具有代表性的石油跨国公司,对其差异化的润滑油等研究开发业务进行了详细的案例研究,尝试通过横向对比,来把握跨国石油公司研发战略变革的共性。《世界典型润滑油研发战略》适合石油企业和润滑油生产商的从业、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制造执行系统(MES)是关联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和生产控制系统的纽带,是打通管理层与设备层之间瓶颈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随着经营管理的扁平化,MES正在成为企业实现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有效集成、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和系统。 本书以企业和信息系统建模分析技术为依托,结合MES领域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MES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系统分析、构建和实施方法论。 本书可以作为自动化、工业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管理工程领域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掌握MES技术方法的参考书。
本书的主题是:“对于那些生产耐用产品的企业来说,全球化带来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本书给整个制造业文化引入了很多创新方法,如:采用一个原创的方法对制造模式进行分析;在产品设计中提出了不断发展的创造性方法;提出一种制造系统配置的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全球化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武装员工的原创方法。本书的第2、3章讲述全球化的产品设计,重点阐述了创造力和创新技能的开发。第6~10章的主题是制造系统,主要对可重构制造系统进行了透彻地分析。1章讨论了商业模式,而、4、5、12、13和14章的重点则是产品-制造-商务的集成。这种系统层面的集成对于未来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园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湄州湾南岸,是《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确立的湄州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 园区规划面积24.5平方公里,由仙境、南垦,洋屿和氯碱四个片区组成。其中仙境片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布局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及相关中下游项目;南垦片区规划面积12.92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布局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下游项目、“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重油催化热裂解(CPP)、苯-尼龙等产业链和台湾石化专区;洋屿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布局石化专业码头和仓储区,包括保税区;氯碱片区规划面积0.公里,主要规划布局氯碱工业及1,4-丁二醇等下游项目。到2020年,园区将达到炼油能力24007吨/年,乙烯生产能力200万吨/年,丙烯、合成树
中国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组编的这本《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入手,通过对产业结构转型、靠前外低碳发展、低碳技术市场化应用、绿色低碳消费、建筑和交通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进行科学、系统和定量化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社会可行性、技术可能性和政策可支撑性,得出了中国有可能成为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更严重的国家,现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高碳扩张型增长已没有空间,能源转型已具备条件等结论,并认为2025年前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性极大。 研究采用了IPAC-CGE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碳排放峰值可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并提出了尽早达到峰值的行动清单和政策建议。
《中国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是作者的一部文集,系统收集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工业发展、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问题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相信会对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列世界第3位,并有望在2009年列世界第2位。中国经济陕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是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经济的国情已经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大国的转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外贸大国。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的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全面介绍工业模型预测控制及相关建模、优化、性能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侧重于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实施的完整性。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概述了模型预测控制的机理、特征,细致描述了它的典型算法、技术细节,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二是系统性地介绍了工业过程的模型化方法,以系统辨识方法为主,展示了工程中常用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存在问题;三是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上层的工业过程实时优化与稳态目标计算方法,其中详尽地给出了软约束调整方法中的级策略,并首次使用“点”模型概念解决了积分过程的稳态目标计算问题;四是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的性能评估,突出了约束与经济性能这两大特征。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自动化类专业的研究生教材,预测控制理论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日本汽车产业为何强盛,即便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痛苦的经济衰退,仍能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以丰田汽车为代表而独步天下?作者以汽车产业国际比较的身份,在本书中揭开这个迷题:日本汽车企业虽然在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等“表层竞争力”上,并不比欧美汽车企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现场制造的企业组织能力、产品结构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等“深层竞争力”方面,日本汽车企业却一直具有雄厚的优势,为欧美企业所不能企及。 本书还站在国际比较的视角上,探讨在美国和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番激烈的贸易摩擦中,日本的汽车企业如何应对美国汽车企业的紧迫压力、如何适应日元升值等剧烈变化的贸易环境,以及如何出于无奈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反而获得了更强大的企业组织能力,对汽车企业的管理人员乃至政策制定者都有深远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