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对近代上海工业或者说对近代中国工业的考察,大致可以分成:从发展的阶段性上考察,如19世纪后半叶的上海工业、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工业等;分行业、分门类考察,如近代上海棉纺织工业、近代上海面粉工业等;依照工业企业不同的产权主体考察,如晚清上海官办工业的研究、近代上海民营工业的研究等;对典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研究,如荣家企业研究、刘鸿生企业研究等。 此书在学界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总体面貌以及相关的重大问题,分条线、分阶段、分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深入研究,推进和加深了对近代上海工业在近代中国工业,以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此书在史料的挖掘、问题的展开、方法的使用,以及话语的表述等方面,系统、弘敞、细致、认真,在当今海内外的同类学术著作
本书以工业革命以来的三个世界工业霸主——英国、美国、日本——的先后继起为线索,以霸主们先后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车间为横断面,对劳动雇佣制度与技术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精辟的分析。尤其是,拉佐尼克在这本书中充分地展示了历史分析方法的魅力,他是在对三个国家企业制度史的客观细致的推敲梳理中,引出自己的理论喻设的。即使你不同意作者的结论,但其所提供的丰富的企业制度史料,足以为我们对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化的思考提供丰富的营养。尽管作者没有刻意强调,但是书本身却给我们提供了一国的社会文化如何影响企业制度演化的历史情景。而这是新古典经济学在企业制度研究中特别容易忽视的问题。
该书通过对外关于衰退工业区产业重建的文献综述,运用累积因果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研究了产业区兴衰转化的一般因素、产业区兴衰转化的一般机理、衰退产业区重建的结构转化的一般机制。在此基础上,该书分析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历史演化,产业重建的结构变迁、动力机制和政策选择,总结了德国鲁尔工业区产业重建对中国衰退产业区产业重建的启示。该书从中国衰退工业区的分布、东北衰退工业区、中部衰退工业区和西部衰退工业区的基本状态几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衰退工业区的基本态势。提出了中国衰退工业区重建的政策选择,包括引导性政策中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支持政策中的金融、税收、企业政策等;保障政策中的人力资本政策、社会保障政策。
本书的作者均来自德国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和西门子中央研究院,是名副其实的建设数字化企业的实战派,主要执笔人在西门子工作达20年左右,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作为世界的工业技术公司和的自动化、工业软件提供商,西门子在今天已经为“工业4.0”的全面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业软件创新将在“工业4.0”实施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在实施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生命周期的整合、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全面优化等方面。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拥有世界最齐全、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化企业软件套件”,涵盖数字化设计、仿真、试验、制造和执行软件,在全球拥有700多万用户。同时,西门子自身是一个制造业公司,拥有约300家工厂,涉及中国、德国乃至全球范围,在产品/工厂全生命周期方面更是精益求精,其中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德国安贝格 中国成都数字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联合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策划推出《国家工业密码》 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 本书纸质书是该主题系列的有声书版,书中以52篇中央企业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为主线,并以延伸阅读的形式展现了中央企业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音频内容通过二维码植入方式呈现,读者在读文本的同时,可以收听本书内容,大大丰富了阅读体验。同时,本书有400余幅精美图片,以图
本书揭示了日本制造业的教训: 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 过于苛求对市场需求无益的性能与指标,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致使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在研发上不能及时调整产品。 过度依赖匠人精神与手工艺者的技艺,而忽视了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严重影响了产品量产化。 对先进技术缺乏以往专长的模仿创新精神,反应迟钝,因此落后于同行业。 本书还呼吁日本企业重新重视模仿创业元素,以及发扬自身的技术整合优势,以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实现制造业的反击。
5S是当前工业界的一种生产基础管理体系和方式,5S也是当今进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其宗旨是从工作习惯上提高现场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防呆防错,提高质量,追求员工素养的整体优化。它是精益生产系统的基础,又是形成规范的、的、创新的企业文化的前提基础。它可以在精益求精持续改善的精益战略下使全体员工矢志不移的努力实现“零浪费”的精益目标。中国有句俗语说:“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放在制造业管理看则是:“目视管理都作不好,谈何制造业管理”。目视管理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整齐有序的生产现场,而且带来了物料管理、质量控制、内外协作管理、与用户关系等一连串根本性的重大变化,最终影响的将是企业的文化。在实施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非领
席龙飞所著的《中国造船通史(精)》将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成就置于中华文明演进的脉络中去研究,这使这本书的历史感更加突出,文化品位更加浓厚。书中对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雕花木桨的研究、对战国中山王墓葬船的探索,对隋唐漕运和海上交通的描写,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叙述,以及对多起水战战例和典型战船的分析等等,都是作者力求在中华文明的背景中凸现舟船文化的精彩例子。
本书从人体结构人手,以标准人台为依据,结合分区立体裁剪法和二维平面制图法,研究服装原型的成因、结构变化原理及原型具体的应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女装原型结构变化原理及制板、男装原型结构变化原理及制板、服装样板放码和原型制板应用实例部分。原型涉及衣身原型、袖原型、领型、裙原型、裤原型等,制板应用实例涵盖各种常规男装和女装款式。 本书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内容新颖、讲解透彻、实用性强,可供服装生产企业制板师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运行篇、报告篇、年度观点篇、启示录篇、媒体热点篇和附件篇六部分。运行篇包括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2012年服装市场发展运行情况及2013年趋势预测、2011-2012年国际服装市场分析及2013年展望;报告篇汇集了对服装、缝制机械等行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报告;年度观点篇、启示录篇和媒体热点篇意在通过专家对不同问题抒发见解,从而引起行业乃至业外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附件篇列明了2012-2013年度中国服装行业重要奖项、产业经济数据等,以备不同人士进行不同用途的查询。 本书旨在总结2012年行业发展状况、解析行业热点问题,力求全面梳理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并展望行业未来。本书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和建议,以翔实的数据和一手的资料,为服装企业和相关业界人士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性的参考依据。
本书以金融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为基础,探讨了航运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研究了经济周期、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介绍了航运政策和临港产业与金融、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关内容。
本书的作者均来自德国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和西门子中央研究院,是名副其实的建设数字化企业的实战派,主要执笔人在西门子工作达20年左右,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作为世界的工业技术公司和的自动化、工业软件提供商,西门子在今天已经为“工业4.0”的全面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业软件创新将在“工业4.0”实施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在实施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生命周期的整合、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全面优化等方面。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拥有世界最齐全、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化企业软件套件”,涵盖数字化设计、仿真、试验、制造和执行软件,在全球拥有700多万用户。同时,西门子自身是一个制造业公司,拥有约300家工厂,涉及中国、德国乃至全球范围,在产品/工厂全生命周期方面更是精益求精,其中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德国安贝格 中国成都数字化
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能否实现?如果能,何时能实现?如何成为现实?怎样规划与建设?理论基础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本书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书中立足于学术前沿,着眼于基础研究,服务于现实需要,从研究进展、建设现状、理论基础、规划方法、建设模式、典型案例等多个层面系统研究分析了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