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地理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不同区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而差异显著,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也必然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中国的发展经验绝不可能仅凭教科书上的理论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就概而论之。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去各地深入调研,长期观察,才有可能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理论创新,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梳理出中国发展的真实经验。 苏南 历来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 异军突起 到21世纪以来苏南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土地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上演着 低成本 和 高速度 的增长神话?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入手,分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三要素在苏南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组合特征,以及由此派生的制
任何一个养猪场的生产管理运营都离不开种猪、 营养、管理、猪舍、生物安全,猪场的盈利与否与这 五大要素的提高息息相关。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 ,具体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困难的事情,而知识的转化 也许对农业领域*有价值!从猪场到猪厂的改变要做 的就是改变场长的思维方式,规范标准养殖人员的行 为习惯,提升效率,永续经营。另外,邓莉萍、谈松 林主编的《清单式管理--猪场现代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也就如何提高猪场生产水平,使猪场盈利为目的, 专门针对未来养猪业的主要猪场规模群体(500~ 2000头母猪),本书从种猪、营养、管理、生物安全 、猪栏建设这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为中加双方共同努力、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最终形成了《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报告。报告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农业政策演进历史脉络的回顾、政策内容的评述、发展趋势的展望,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农业政策框架最核心的内容,回答中国农业政策框架“是什么样”、 “为什么是这样”和“今后会是什么样”的问题。在最初的研究框架中,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农业政策的总体评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粮食安全政策、结构调整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补贴政策、价格支持政策、产品贸易政策和未来农业政策展望等几个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加双方经协商又增加了市场流通政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农业资源环境政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最终研究报告形成了包含十
农业遥感的发展是伴随着空间信息科学和农学的发展而进步的。从最开始的技术开发应用,到现在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并重。尽管现在还不能称之为学科,因为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但在同领域科学家们扎实和富有睿智的研究中,正在一步步朝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迈进。这从该领域技术名词的变化中可见一斑。 基于以上基本判断,我们编著了本论文集。论文集共收录了42篇论文。分别集中于农情遥感、土地和草地资源遥感、遥感灾害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和模型应用等方面。一方面,这是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及其合作伙伴近2年研究中的集中展示,另一方面,也在程度上反映了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努力和追求方向。这些研究工作既包括传统遥感技
任何一个养猪场的生产管理运营都离不开种猪、营养、管理、猪舍、生物安全,猪场的盈利与否与这五大要素的提高息息相关。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具体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困难的事情,而知识的转化也许对农业领域很有价值!从猪场到猪厂的改变要做的就是改变场长的思维方式,规范标准养殖人员的行为习惯,提升效率,永续经营。另外,本书也就如何提高猪场生产水平,使猪场盈利为目的,专门针对未来养猪业的主要猪场规模群体(500~2000头母猪),从种猪、营养、管理、生物安全、猪栏建设这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书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主题,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21年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特点,对2022年进行了展望,实证测度了河南省各省辖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态势,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思路和对策。书中从县域发展、产业振兴、粮食安全、业态发展、绿色发展、乡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力求反映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面临问题、发展路径和战略机遇等,对2022年乃至 十四五 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进行展望,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本书重点分析了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1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着重对2020年农村居民收支与贫困人口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发展状况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21年走势进行预测;着重对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完善财政金融支农的协同机制、实现居民可持续膳食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继续秉承客观公正、科学中立的宗旨和原则,关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在翔实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得出深刻且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观点和结论。全书包括总报告、专题篇和热点篇三个部分。总报告重点分析了2022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3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建议。专题篇共有7篇研究报告,着重对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重要领域的变化和2023年走势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其内容涵盖了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等。热点篇共有8篇研究报告,着重对保障农作物供种安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
本书总报告重点分析了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2年农业农村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专题篇着重对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重要领域的变化和2022年走势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其内容涵盖了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农业生产与价格运行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经济形势以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等;热点篇着重对种业发展、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障、耕地 非粮化 、食物损失与浪费治理、大豆和油料增产潜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大型系列丛书。该丛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项目“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简称“新疆项目”)子课题的科研成果。该丛书的调查范围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吉林、黑龙江三省,共计100个边疆村落。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黑龙江卷(辑)》包括黑龙江四个调研村落,分别是绥芬河市阜宁镇建新村、穆棱市兴源镇东村、宁安市渤海镇江西村、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族新村。作者们根据四个村落的特点,对它们进行了整体概括,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村落的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及现状,展示了一个边境村寨的过
本书以学术的视野,全面梳理了2017-2018中国茶产业发展状况,对中国茶产业整体发展和产业理论进行了宏观的思考,对各茶叶主产区发展状况和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2017-2018年期间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研究团队的独特见解与前沿观点。本书坚持理念新颖、数据翔实、观点明确、逻辑通顺。它不仅对茶业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和有益探索,而且直接服务于茶产业实践,为茶产业、茶叶企业、茶业从业者以及茶叶爱好者提供颇具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它不仅是茶界实用的工具书,也是茶叶爱好者、相关研究领域了解茶产业的重要书著。本书编纂团队成员作为茶人,心系茶叶,坚持学术性、权威性和公益性始终是我们的价值与追求,为茶界与相关领域奉献一本客观、全面、专业、实用的皮书,一直是我们的长期坚守的责任和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以 决胜农村全面小康 为主题,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19年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特点,对2020年进行了展望,实证测度了河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态势,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和探讨了河南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本书内容包括保护性耕作制理论与进展篇、共性技术篇和区域模式篇3部分。理论与进展篇系统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及保护性耕作制的概念、原理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共性技术篇重点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制的土壤耕作、秸秆管理、地表覆盖、病虫草害防治、配套机械、稳产高产栽培及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系统阐述了各项关键技术的作用机理及效应;区域模式篇从技术形成的背景出发,系统介绍了各区域模式的技术特点、技术规程及效益和适用范围,涵盖了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西北绿洲、西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等。《中国保护性耕作制》由高旺盛主编。
本书为年度研究报告,每年出版一本。主要包括2020-2023年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回顾与展望,农业保险试点报告, 各保险公司年度发展报告,重点收录中国农业保险领域专家发表的较有影响的农业保险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涉及政策法规学习体会、理论探讨、市场建设、科技赋能、承保理赔、农险精算及草原保险等方面,总计34篇。本书是我国农业保险研究成果的 体现,同时记录我国农业保险在理论指导下,在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的历程,可为政产学研各界研究和操作农业保险提供参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与解决 三农 问题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农民、让农民站起来成为社会的主人,确立、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益,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农 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回答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课题,先后实现解放农民、让农民站起来、组织起来促进 三农 发展、放活赋权的改革促进 三农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 三农 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农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重大
本报告重点阐述了2021年度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涵:一是依靠乡村振兴,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二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生活水平的均衡化;三是缩小农村内部差距,实现农村地区间协调发展;四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实现勤劳创新致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既是新发展阶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本质体现。分主报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重点群体和重点区域、关键举措与推进路径和国内外实践与经验,四个部分分别展开。
本书由90余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等单位的农业专家、学者共同编著。内容包括:引论,农业帝国的工业化尝试;上篇,制度变革;中篇,经济增长;下篇,社会发展;共41章。该书还汇编有新中国农村60年变革回顾、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新中国农业60年大事记、新中国60年农业部机构沿革及领导人名录、新中国60年“三农”模范人物名录等5个附录。编著者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新中国成立60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运用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当代农业60年的长历史视角,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了“三农”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三农”的历史经验,是一部非常实用和值得珍藏的农书、史书和辞书。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是关于农业宏观分析研究方法的一部专著。作者阐述了农业系统的宏观特征以及进行农业宏观研究的意义及其方法论;介绍了作者高旺盛近年来结合中国实际,应用区域农业发展能力、农业系统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农业系统生态足迹、农业生态经济分析、农户意愿法等现代宏观分析方法,开展农业宏观研究的*成果。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不仅可以作为农业软科学与生态学研究生参考教材,还对于从事农业发展、农业政策、农业生态、农作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对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201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