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探讨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八大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成因和历史背景。本书共八章:部族征战与氏族斗争;集团本位与个人本位;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伦理化与宗教性;封闭性与开放性;律学与法学;人治与法治;无讼与正义。
《劳动合同立法的争鸣与思考》尝试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进行全景式的回顾和总结,以此整理诸多学术观点,探寻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和制度重构的路径。
《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最初由美国的国际银行法律与惯例学会起草,因为备用证业务最初在美国开展起来,目前也是在美国使用得最为普遍。国际商会(ICC)认识到备用证业务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日益重要性,于是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参与了ISP98的制定工作,最后由ICC的银行技术与惯例委员会于1998年4月6日批准了该惯例,于1999年1月1日生效,并在全世界推广。
土地储备作为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的创新性制度形态,在全国虽已成燎原之势,但是并无统一的全国性立法,如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土地储备各环节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作出系统回答,是本书创作的最初动机。中茂所长期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法律服务工作,并担任众多政府重大项目的法律顾问,中茂所律师在做好日常法律实务工作的同时,对土地储备制度展开了严谨的理论求证和法律分析,对土地储备的基础理论、法律关系、土地使用权取得、拆迁、安置、融资、前期开发及土地供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正是中茂所律师从法律实务视角分析土地储备制度的一次探索。
《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最初由美国的国际银行法律与惯例学会起草,因为备用证业务最初在美国开展起来,目前也是在美国使用得最为普遍。国际商会(ICC)认识到备用证业务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日益重要性,于是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参与了ISP98的制定工作,最后由ICC的银行技术与惯例委员会于1998年4月6日批准了该惯例,于1999年1月1日生效,并在全世界推广。
《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最初由美国的国际银行法律与惯例学会起草,因为备用证业务最初在美国开展起来,目前也是在美国使用得最为普遍。国际商会(ICC)认识到备用证业务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日益重要性,于是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参与了ISP98的制定工作,最后由ICC的银行技术与惯例委员会于1998年4月6日批准了该惯例,于1999年1月1日生效,并在全世界推广。
本书以中国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原因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市场秩序形成过程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国内外市场秩序监督管理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市场秩序的监管体系。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是对市场秩序监督管理理论的回顾,研究探讨国家建立和维护高层秩序的必要性,良好的市场秩序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部分分析中国市场秩序的现状、问题及其危害。第三部分提出市场秩序评价体系的构建,主张从市场进出秩序、交易秩序、竞争秩序、监管秩序等方面对市场秩序进行评价,并设计了一些公式作为监管的参数。第四部分探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对策,提出市场秩序监管体系的理论框架。第五部分通过对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新加坡、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东欧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 家市
本书是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危机与法律革命》(陈泉生教授主持)的一项中间成果与最终成果之一。作者通过对环境法、社会法与生态法性质的探讨,分别论述了生态运动与法律变革,生态法上人的模式、生态权利、生态契约、生态资本、生态正义、生态责任等生态法哲学问题,作者以生态主义为主线,以社群主义为辅线,贯穿全书,前后一贯,论证详实,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作者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颇具独到性,对环境法的性质分析,提出了着重从第三法域——社会法与第四法域——生态法探索的观点;对生态权利与生态主义,提出了自然权利与自然公平是基础性权利与“底线公平”,并主张以此来界定与审视其他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通过对生态人的提炼,构造生态法人之概念,借以推动生态维护事业;主张建立在动态的社会契约论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