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就上述问题,借助对“三外路线”的归纳与阐述,翟东升博士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标准文献分类法。它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订购与建库,从而促进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标准化文献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第七版)》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际标准分类法跟踪分析研究”工作组,对国际标准分类法新版变化以及国际标准分类法对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适用性进行了持续的分析研究,在征求部门标准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标准的分布以及标准文献分类的具体需要,在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后转化完成的。
《援助的死亡》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编纂的《非洲研究文库·非洲研究译丛》的著作之一。作者丹比萨·莫约,赞比亚裔经济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她曾在高盛投资银行工作多年,现在世界银行做政策顾问和研究工作,长期关注非洲发展问题。在本书中,作者尖锐批评了过去数十年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会对非援助政策,认为这种带有支配性、居高临下的援助不仅对改善非洲民生状态和推进发展进程无效,反而让非洲深陷依赖外援的陷阱。非洲需要的不是恩赐性的援助,非洲需要的是可以开发这块大陆巨大发展潜力的平等贸易、投资与经济合作,而与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合作将给非洲带来改变命运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特色作物产业发展研究》是迄今为止全面反映我国特色作物生产、科研、加工、贸易等发展的论文集,涉及24个特色作物的生产实践、栽培生理、栽培技术、加工贸易等內容,集理论研究、生产应用实践于一体,是从事特色作物研究和生产应用人员的很好参考资料。该书对推动我国特色作物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发展,促进特色作物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演进》主要以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中国历史上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探讨,较鲜明地揭示了其发展演进的轨迹和特征,同时,结合中国当前粮食储备调节的实践,进一步探讨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储备调节制度的新思路,提出了健全目前粮食储备调节制度的对策。 民以食为天,任何国家都必须切实解决粮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历代统治者和学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
本书围绕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当前"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背景下,处理好退出与补偿这两个关键问题。在当前推进"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背景下,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必须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一是动力机制创新,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均衡利益驱动机制,协调市场动力与行政动力的作用边界和协同;二是运转机制创新,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引力机制、推力机制、动力机制,构建宅基地补偿标准核算机制和补偿资金的内生循环机制;三是监管机制创新,加强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的法制建设,完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机制。
本书以中国各个时期商业金融活动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以政府对会计管理的政策为主线,串联起中国会计思想发展演变的全局。在分析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剖析各个时期会计循环、财务管理和审计的状况;其二,揭示在发展现状背后的思想演变过程。就这两方面的关系而论,前者是对中国会计思想最为基础的理论反映,它可以站在现代会计理论的立场上,研究中国会计发展的一般规律;后者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中国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商业金融活动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作用。从会计思想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当代会计三个阶段。
《安徽财经大学服务安徽经济系列研究报告·皖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人力资源发展专项(2014)》在上年度研究报告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凝练,2013年主要对皖北人力资源方面开展研究,内容围绕着皖北人力资源分析、皖北人力资源与产业之间关系展开。本研究报告紧紧抓住皖北人力资源发展相关问题开展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皖北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分析、皖北人力资本补偿问题、皖北人力资源教育及劳动力就业问题、皖北人力资源发展与产业协同问题、皖北人力资源与消费问题、皖北创新型人才与皖北产业发展。
《郑州发展枢纽经济研究》在分析枢纽经济内涵、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解析了枢纽经济的运行机制、演化进程与发展趋势,并对高铁经济和航空经济这种新兴的枢纽经济形态,结合理论和实践予以深入研究,提出了枢纽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的枢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指数化评价。之后转向研究郑州枢纽经济,首先分析郑州的发展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利条件,其次提出了发展枢纽经济的总体思路与愿景,并从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大平台、建设现代枢纽产业体系、推动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扩大对外开放等角度,论述了发展枢纽经济的主要路径,最后提出了发展枢纽经济的政策体系。
本书是我社连续7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具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 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6年度中国历代玉器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6年万余条玉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部以中产阶级的崛起为主题的专著。在本书中,作者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了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两国中产阶层的状况进行了比较,让西方世界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经济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对于西方某些势力散步的“中国威胁论”,作者也有透彻的批评。由于作者在中国和美国都生活多年,两种文化的体认使得本书更具有观察的深度。同时,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走访了中美两国上百位经济界人士,因而论据也更充分,行文也更生动可读
《看招 张学宁招商宝典》是作者对自己多年招商引资工作历程的回顾思考,讲述了近30个重点项目的招商过程,每篇一个案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全书文笔朴实无华,娓娓道来,浓缩了学宁同志20多年开发区工作的精华,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深刻的启迪。相信《看招 张学宁招商宝典》中的案例和真知灼见,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后的发展、对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都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2012国家电网公司年鉴》是由国家电网公司主办的企业年鉴,真实反映和记载国家电网公司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运行轨迹,服务于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服务于国家电网公司内质外形建设,是一部融史实性、资料性为一体的大型年刊,是一部具有性的工具书。 《2012国家电网公司年鉴》于2006年开始出版。本卷是第七卷,资料时间范围为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年鉴框架结构由篇目、栏目、条目三个层次组成。本卷设16个篇目,即特载、公司概况、电网发展、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电网运行与电力市场、科技信息、国际化发展、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公司分部、省电力公司、公司直属单位、公司荣誉及人物、大事记、重要文献、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