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以阐述能源转型的不确定性为主线,从国家、产业及公司三个层面,全面剖析新一轮能源转型的缘起及现状,追踪新一轮能源转型的可能方向和演进路径,剖析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在未来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并对未来能源转型中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利弊得失进行深入探讨。书中将重点考察传统能源公司(包括油气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应对能源大转型的主要措施,探索这两类公司未来可能的转型路径。在此基础上,关照中国现实,思考中国的能源转型路径,探讨中国能源公司如何为能源转型的"中国方案"贡献力量。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坚持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综合性、动态地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纳入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按照《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本报告内容在以往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本报告的研究出版得到了科技部创新发展司的大力资助和支持。2015年区域创新能力指标所用的基本上是2013年的数据。根据指标选用的数据和指标变化情况,本年度报告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第二部分是分省(自治
主要包括概论、科技创新载体基本理论、科技创新载体的国际发展、中国科技创新载体发展战略、中国现代科技创新载体发展历程、外科技创新载体功能分析、科技创新载体的组成要素、科技创新载体的效能特征、科技创新载体的绩效评价、科技创新载体的发展模式、科技创业特区建设理论、科技创新载体发展未来,等等。
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主编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辑)最近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小三线建设系20世纪 60-80年代全国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国一、二线(沿海沿边)28个省区市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全国性经济建设战略。时至1985年鼎盛时期,拥有229家企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达到25 . 65万人,工业总产值17. 2亿元。 作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此书包括特稿、专题研究、手稿、口述史和回忆录、档案整理和研究、译稿和学术动态等栏目,全面介绍小三线建设的新研究成果和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尤其注重公布有关档案资料、口述史和未刊手稿资料。在全面介绍有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