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就上述问题,借助对“三外路线”的归纳与阐述,翟东升博士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宋代内藏财政研究》以宋代内藏库兼具“公”“私”财权性质为契机,以内藏财政制度发展变迁中财权迁移为线索,将内藏财政放在中央财政转型或变迁的视角下加以考察,研究内藏财政变迁下国家财权不断集中的财政现象,以及中央财政的分割及国家财政重组的财政趋向,乃至特殊时代环境下财政强储备与国家财政高效调节的内在关系。
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许多地方出现了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文化旅游产业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前提,综合运用旅游经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理论,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五种融合模式及实现路径;然后选取西安曲江新区、深圳华侨城和山东曲阜新区三个产业园区为发展实例,通过对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构建了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一般模式,并论证了产城融合中互惠共生、利益共享和协同耦合三种机制,以及集团化发展、大项目运作、产城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实施战略,最后提出了保障条件及发展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与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城市空间作为社会与经济活动的中心,明显的反映了复杂转型过程中的种种表征,并且受到了其深刻的影响。《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由一些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问题研究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合作完成。《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提供了一种会新审视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问题的国际思路,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转型,从经济、社会、文化、空间、政策等多角度阐述了中国近20年来城市发展,空间演变与规划等领域的变化,尤其重视探讨城市研究的动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可作为中国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及城市社会学研究人员新闻记者和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科研院校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内容分五个专题,包括:迈向全球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新视角、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跨度、改革创新与开放提升、发展转型中的社会保障等。
《北京农村年鉴2006》为《北京农村年鉴》2006年卷,反映了2005年度的情况。《北京农村年鉴》是集中反映北京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和史料文献。在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编纂。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真实的记述,使社会各方面增进对北京郊区农村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北京地区各行业和国内外与京郊农村的合作、交流,也为地方史志的编写积累珍贵的历史资料。
时尚是什么?不是人类为了遮羞御寒裹在身上的布,而是因为人类有了“美的愿望”。 本书根据历史发展的线索,有条理地对时尚进行了介绍。同时讲述了大量趣味故事。虽然是一本介绍时尚的书籍,但在不知不觉中能达到阅读历史的效果,向读者揭示时尚的演变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童话绘本《嘘!这是秘密》是一首很有趣的寓言诗。讲述的就是一个保密和泄密的故事。一只小乌鸦在树洞里发现了一堆又香又甜的苹果,这可是一个很大的秘密,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可是,他把秘密告诉了好朋友小松鼠。小松鼠悄悄告诉了猫头鹰,猫头鹰转告给了小白兔,小白兔被迫告诉了老虎,大家都知道了树洞里有苹果这件事,都想来吃苹果。可是,苹果却不见了!于是老虎怪罪小白兔,小白兔埋怨猫头鹰,猫头鹰怪小松鼠,小松鼠委屈地问小乌鸦苹果呢,小乌鸦才发现泄了密。图书由台湾画家施佩吟小姐绘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在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做了深入的分析。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依据中国改革实践,将其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分别叙述了其历史进程。第二章为“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第三章为“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第四章为“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第五章为“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第六章为“以市场取向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2018年)”。这五章是全书的主体,约占全书篇幅的七分之五。其中第六章就约占七分之二。这是基于第六章所叙述的改革历史过程的特点做出的安排。总书记对此做过一个精辟概括。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全
本书启用了“可信度” 和“空制度”两个概念,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其诀窍在于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放手政策,及其所刻意坚持的制度模糊原则的意义,因为这两者促成了适合不同地方特性并具有可信度的制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