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无论东西,人文科学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塑造和发展乃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具有根本意义。《易经》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似乎都不为过,因为它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虽然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很重要,但是它们终只能使人成为某种人,而不能使人成为人。唯有人文科学,才能堪称斯文在兹的“成人之学”抑或安身立命的“为己之学”。人之为人本乎人性,基于人性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理所当然应以人文教育为天职和本分。人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在于使人学以成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形塑皆与人文教育须臾不可离。若强以离之,则谓舍本逐末,蔽于道也,盖因“道之显者谓之文”。《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天下 法学新经典 中国物权法总论(第四版)》内容和体例是以立法问题为导向,强化了针对现实的物权法法学理论分析。从我国制定物权法的实践出发,侧重于物权法的学理探讨,提出关于物权法的系统性看法。在《物权法》制定后,作者根据全新立法及司法实践,于2009年、2014年、2018年进行了三次修订,不断反映中国《物权法》带来的新思想和新规则,突出展现当代物权法的人文思想和民权精神,探讨《物权法》独特的裁判规则。本次修订,考虑我国民法典正在编纂之中,各种物权法学说尚不统一,作者继续保持了本书强化物权法学法理分析的特征,坚持在现行立法之外,保持法学原理的适度独立,并且从法律科学的严谨性和体系性的角度去分析现行法律的发展。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权力限制哲学,就是关于权力限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权力限制方案,生搬硬套无异于削足适履,“吾恐造之者富,随之者贫也”。一国权力限制问题的有效解决,核心和关键有二,一是本国现实国情;二是对权力限制模式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即各种权力限制模式具体如何发挥作用、需具备何种外部条件、它们是因何而发挥作用,又是因何而没有发挥作用等。要在此基础上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特色权力限制道路。后向东著的《权力限制哲学(权力限制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精)》对权力限制哲学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只要方向正确,迈出一步就是胜利。
《经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丛书(辑):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政策法规汇编(2014年版)》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通风机推广实施细则、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
关于私法特别是侵权法能否被赋予惩罚功能,两大法系的侵权法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理念和实践。大陆法系坚持损害填补一元论观点,即认为侵权法的功能仅限于以赔偿之债的形式,填补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使受害人的利益回复到损害发生前的状态,以实现矫正正义。英美法系国家的侵权法则深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将惩罚和遏制功能置于重要地位。《私法惩罚论:以侵权责任法为中心》试图论证的是:即使坚持将矫正正义作为侵权法的哲学基础,也完全可以根据功利主义思想,赋予侵权法对故意侵权的惩罚和遏制功能,实现私法惩罚和公法惩罚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