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心情:在法律与金融之间》的作者是罗培新。《随笔心情:在法律与金融之间》共分六个栏目,收录了以下小文:其一,《财经时评》栏目收录了本人近期发表于《南方周末》、《2l世纪经济报道》、《解放日报》等媒体上的时评类杂文,计27篇。其二,《耶鲁走笔》栏目收录了本人在耶鲁访学时写就的若干小文章。其三,《社会观察》栏目收录了本人发表于《解放日报》、《法制日报》等媒体的若干小杂文。其四,《金融法制》收录的是作者在北大求学阶段的田野调查小习作。其五,《译事心得》栏目收录的是作者近年来的译事体会。其六,《她人嫁衣》栏目收录的是作者为若干丛书或朋友新著所作的序言。
张耀曾是民国时期极为重要的法律家和政治人物。本书从大量手资料出发,详述了张耀曾一生的法政行动,具体而微地展现张耀曾作为宪政推动者的背景、处境和作为,从历史情境中研析其言论与行动,考察其在具体情境(大背景与具体条件)中做出的一个个理性选择。在此基础上,本书通过张耀曾反观民初法律与政治的整体生态,爬梳民初法律与政治演变的过程;通过张耀曾分析民国时期的稳健派,探析其温和改良的政治理念与折衷求全的行动风格;通过张耀曾来观察法律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并探索中国宪政与司法独立的早期历史及其经验教训。作者以较为细密的叙述风格,努力呈现一些隐秘的历史真相,展现出一个错综纷繁的、群星璀璨的,但并不为人熟知的历史世界。作者写的是张耀曾,但实际上也绘出了张耀曾周围的宋教仁、梁漱溟、沈钧儒、孙中山、王宠
意思表示瑕疵是民法典总则之中的重要内容。《意思表示瑕疵:学说与规范》以意思表示瑕疵为主题,对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各种类型及其法律后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尝试构建我国意思表示瑕疵的学说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国际或区际条约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新立法、司法以及研究动态进行详尽地梳理,很好地分析并把握意思表示瑕疵的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二是在编纂民法典的背景之下,针对现有的民法典总则及相关学者建议稿之中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予以评析,并从立法论的角度提出建议;三是在制度分析中引用大量的判决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判决的得与失予以分析与检讨,同时对相关热点与疑难问题进行评析,使之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常识、常理、常情为基础构建现代法治基础,是《重大法学文库·恢复建院十周年纪念丛书:刑法散得集(2)》作者提出的法治观与法学教育观;以个人人权与全体公民人权的关系来解释刑法的调整对象,以主体(应该)控制的客观条件作用于人或物存在状态的过程来界定刑法中行为的基本内涵,是本书作者用以构建现代刑法理论的价值基础和技术基础。在《刑法散得集》的基础上,本书对刑法的基础、刑法的原则、刑法的效力、犯罪构成的理论和一些刑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笔者比较自信地认为:不论是否认同本书的观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理解此书,刑法理论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法意·红楼:一个法律人的“读红”札记》中短短的十三篇论文是作者张未然对《红楼梦》这部厚重的经典的另类阐述,系统地阐述过贾宝玉的人权观念,王熙凤、薛宝钗的法律思想,异想天开地把平儿姑娘认定成为一个出色的法律人。
《法意·红楼:一个法律人的“读红”札记》中短短的十三篇论文是作者张未然对《红楼梦》这部厚重的经典的另类阐述,系统地阐述过贾宝玉的人权观念,王熙凤、薛宝钗的法律思想,异想天开地把平儿姑娘认定成为一个出色的法律人。
法律是什么?它有一个目标吗?它与正义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有守法的道德义务吗?这些都是法理学以及一般法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为实体法的每一分支学科都提供着弥足珍贵的语境,触及侵权法到刑法的广泛领域。 无论是从体例还是从内容来看,本书都是一部兼具法律思想史和法律理论特质的作品,也是一部兼具视野宽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雷蒙德·瓦克斯着重描述的不是法律思想史的那些人物、事件的脉络(这是稍稍用心就能很快入门的,谁还不知道自然法学、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社会学以及批判法学呢?),而是如何把“正义”、“权利”、“守法”和“惩罚”这样的主题与法律思想史进行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把法律理论与法律思想史融合起来。 本书具有一种清晰、迷人、不拘形式的写作风格,不同于一般教科书的枯燥乏味,瓦克斯避免了晦涩难懂、繁
法律是什么?它有一个目标吗?它与正义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有守法的道德义务吗?这些都是法理学以及一般法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为实体法的每一分支学科都提供着弥足珍贵的语境,触及侵权法到刑法的广泛领域。 无论是从体例还是从内容来看,本书都是一部兼具法律思想史和法律理论特质的作品,也是一部兼具视野宽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雷蒙德·瓦克斯着重描述的不是法律思想史的那些人物、事件的脉络(这是稍稍用心就能很快入门的,谁还不知道自然法学、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社会学以及批判法学呢?),而是如何把“正义”、“权利”、“守法”和“惩罚”这样的主题与法律思想史进行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把法律理论与法律思想史融合起来。 本书具有一种清晰、迷人、不拘形式的写作风格,不同于一般教科书的枯燥乏味,瓦克斯避免了晦涩难懂、繁
法律是什么?它有一个目标吗?它与正义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有守法的道德义务吗?这些都是法理学以及一般法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为实体法的每一分支学科都提供着弥足珍贵的语境,触及侵权法到刑法的广泛领域。 无论是从体例还是从内容来看,本书都是一部兼具法律思想史和法律理论特质的作品,也是一部兼具视野宽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雷蒙德·瓦克斯着重描述的不是法律思想史的那些人物、事件的脉络(这是稍稍用心就能很快入门的,谁还不知道自然法学、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社会学以及批判法学呢?),而是如何把“正义”、“权利”、“守法”和“惩罚”这样的主题与法律思想史进行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把法律理论与法律思想史融合起来。 本书具有一种清晰、迷人、不拘形式的写作风格,不同于一般教科书的枯燥乏味,瓦克斯避免了晦涩难懂、繁
意思表示瑕疵是民法典总则之中的重要内容。《意思表示瑕疵:学说与规范》以意思表示瑕疵为主题,对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各种类型及其法律后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尝试构建我国意思表示瑕疵的学说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国际或区际条约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新立法、司法以及研究动态进行详尽地梳理,很好地分析并把握意思表示瑕疵的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二是在编纂民法典的背景之下,针对现有的民法典总则及相关学者建议稿之中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予以评析,并从立法论的角度提出建议;三是在制度分析中引用大量的判决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判决的得与失予以分析与检讨,同时对相关热点与疑难问题进行评析,使之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