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这一学理术语,已被我国行政法学界广泛地应用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实践之中。对这一问题系充、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以典型的判例为素材,根据相关判例中所发现的问题,采用以实证分析为主,适当结合原理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分析论证了不作为非行政行为、与行政作为之间的界限,较为详尽地阐释了行政不作为的构成、可诉行政不作为的判定,以及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判决和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的认定等问题,不仅深化和丰富了行政不作为理论,也可为解决相关的实务问题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本书收入近代法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张耀曾先生的文章、著作、书信、读书札记及日记,近60万字。作者曾参与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其论著反映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宪政与法制建设的独到见解,日记则记录了作者晚年的日常工作、读书、生活、社会交游及所思所感,内容十分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对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法学史以及中华民国史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编者杨琥,系北京校史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本书展开了对行政法各理论板块的“革新”探索:以“合法性”与“性”的二维结构为分析框架和思想基础,深入认识行政法对象论、原则论、主体论、行为论、程序论、救济论六大板块中应有的新变化和学术转向。加上总体改革的“总体论”和行政法体系论,全书除序言外共分八章,这八章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理解的“新行政法”基本图谱。
研讨教学是近年来法学教育的新趋势,主要在硕、博研究生教学中得到应用。书稿结合研讨教学的模式和特点,就行政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充分提供学说、立法、判例等资料,梳理出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不同结论。
本书第yi次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建议稿)》共224条,并公开发表。全书正是对这一建议稿体系、架构和内容的阐释,极具实践性和新颖性。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是从整体上就该课题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及其现状进行描述和思考,并就其主要问题提出了基本的思路和设想,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归责原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具体分析责任问题的价值前提。笔者在借鉴各种归责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三章“责任的承担”是“归责原则”的具体运用和实现,但仍从理论高度进行实证分析,而不是个案的具体剖析,因而前三章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理论的分析和论证。第四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和第五章“行政法律责任与刑事法律责任”,分别对行政法律责任中或与行政法律责任相关的两个特殊领域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尝试在某些问题上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既是对前述基本理论的延伸和升华,也是本课题当前追求的目标归宿。
在立法研究严重落伍的当代中国,该如何利用法律迅速改变现行制度,同时保持法律规则的稳定性?如何“四两拨千斤”,从小处入手,实现发展所要求的重大制度变革的目标?如何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收集起草部门所需的数据,探讨问题行为的性质?如何起草法律改变国际制度,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立法学理论与实践》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所帮助。《立法学理论与实践》已经被世界尤其是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认可。《立法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是制度立法理论、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使用这些工具设计和起草法律解决社会问题。 《立法学理论与实践》旨在指导立法实践,因此不可避免地,如《立法学理论与实践》第一篇阐述,书中引用的实例是含蓄而不是明确地折射理论,反之亦然。尽管《立法学理论与实践》论述了许
《行政组织法》是当代日本著名行政法学者盐野宏先生的力作。【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能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坐标建立一个参照系,使我们能更清晰地观照日本以及我们自己的法治及行政法学研究状况,其对日本行政法实跋和有关理论研究的细致入微、系统全面的考察和论述.无疑拉长、拓宽、展远了我们的视线和眼域,必将促进我鼠行政法治建设和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系全面而极具系统性。在充分继承传统理论的同时,对应瞬息万变的各种行政需要,修正、补充了有关理论,以行政过程论为轴心,通过对行政法的基础、行政过程论、行政救济论和行政手段论匹大部分的论述,完成了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一的架构,体现了清晰的体系架构发展的轨迹和架构完整体系的恢弘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