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制度的变革与重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复议的性质与功能的重新定位。行政复议的性质是“监督制度”,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法制监督”。从复议的本质来看,其应该属于救济制度,其首要的功能应该是解决行政争议。二是行政复议与诉讼的衔接机制的重构。与行政复议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密切相关的,就是我国现行的复议与诉讼的衔接机制。主要包括受案范围、复议是否前置、经复议案件的被告等问题。三是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重构。取消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复议机关的管辖制度以及部分复议被申请人自身作为复议机关的制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基本观念,有些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思想一致的,不约而同的,有些是独自的贡献。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晓玉编著的《政德教育》是一本论述公务员道德规范的教育读本,适合公务员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公务员道德规范。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正当性不仅仅是指 合法律性 ,还要求所依据的法律是符合现代宪政价值要求的正义的法。郭庆珠所著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正当性研究》所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主体制定的除行政立法以外的抽象行政规则,此类文件可反复适用,具有普通的约束力。在行政国家的时代背景下,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法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部以利益选择为视角的实效分析专著,通过实效分析,揭示了行政法律制度实效短缺的几个层面的原因,并在行政法研究与发展的多元角度考量方面有重要价值。
我国目前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在涉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法庭诉讼活动中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现状,本书笔者围绕目前医疗损害鉴定存在的根本问题,通过实践研究,结合典型案例重点强调了如何进行医疗损伤鉴定的问题,即医疗损害鉴定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医疗损害鉴定学》作为研究医疗损害鉴定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可作为医疗损害鉴定的培训教材,在业内进行推广并积极探讨医疗损害鉴定的标准和方法,旨在共同推动医疗损害鉴定学的发展。本书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医疗损害鉴定理论篇)分为四章:章(医疗过错判断标准及其证明方法)、第二章(医疗损害后果及其赔偿范围)、第三章(因果关系及在因力评定)、第四章(说明义务/信息披露与知情同意)。中篇(医疗损害鉴定实务篇)分为五章:章(麻醉科常见医疗损
本书主要针对2000年以来域内行政法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全书共分1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行政主体研究述评、行政第三人研究述评、我国公共行政民营化研究述评、行政法律关系研究述评、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述评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进展,党中央与时俱进,对法制建设和立法工作,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书主要讲述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立法见证。作者通过自身参加我国宪法、国家机构、民事、刑事、诉讼、行政、经济等方面一些法律的起草、制定和修改,将一些重要的文稿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书稿中有作者对有关法律草案的说明、在立法工作上的讲话或发言、重要立法中的讨论情况(有中央领导,专家学者,行政、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等同志的发言、讲话、意见)。书稿还附录部分人大委员长的重要立法讲话稿,附录我国近30年的立法活动记事表等有重要历史资料的文献。
引渡是主权国家间开展刑事司法合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为了保障引渡合作的顺利进行,在长期的国际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旨在规范引渡行为,且为有关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普遍认可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引渡原则也不断被注入新的内容。因此,如何准确理解和适用引渡原则直接关系到各国能否合理运用引渡手段,从而更有效地惩治外逃罪犯以及防止跨国犯罪和国际犯罪。本书采取比较的、历史的研究方法,结合完善我国引渡制度、提高相关缔约水平和指导引渡实务操作的现实需要,对引渡原则进行了梳理和有益的探讨。
《行政法讲义》以专题样式,对传统行政法体系做了结构性调整;力求在着力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理论的创新;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细微解构,尽量贴近与回应我国行政法实践需求.解决行政法理论对实践的失语。本书共分九讲,包括公共行政与行政法。行政法学的总论与分论、发展之中的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理论变革与第三部门的勃兴,行政自由裁量及其控制、行政调查、行政行为理论、非强制行政手段、行政上实效性确保手段。本书适用于法学院校研究生学习使用。
行政裁量权是现代政府行政管理之核心,是从“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顺利转变的重要媒介。现代行政法的关键问题就是行政裁量权的治理,尤其是如何一方面确保行政主体能够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其积极行政,甚至达成“良好行政”。《现代政府与行政裁量权》(王周户、许文星主编)主要从行政裁量权与现代政府之间的关系、传统行政与现代行政中裁量权的功能定位、行政裁量权的治理、行政裁量基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全方位、多领域的探讨研究。 《现代政府与行政裁量权》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财政分权制度乃是一国财政宪法之核心内容,它主要涉及政府间事权划分、财权配置,以及财政能力平衡机制、财政纠纷调处机制之构建。在现代国家,公共财政资源的均衡、合理配置事关社会正义、人权保障、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需要借鉴政治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展开法释义学的分析研究。中国当前尚存在“释宪法文本匮乏”、“释宪方法缺失”、“释宪功能不明”等问题,不能期待学者们对域外宪法释义学方法、进路作一劳永逸地单纯移植或全盘继受。为此,本书拟以“合宪性解释”为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社会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具体方法,“还原”英、法等“单一制政体”与美、德等“联邦制政体”的实际演变过程,阐明其政府间财政关系之宪政内涵。
《行政法视角下的法治思维》主要基于行政法的角度阐述法治思维,比如有关证据思维的阐述,主要基于行政法上的证据规则展开,而不是基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展开。 该书在每个法治思维章节中都运用具体案例进行阐述,以期增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显不合理的就是不合法的”,这是该书着重宣扬的法治思维的重要理念。
《暨南大学法学文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研究》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的运行环节和国际上相关的立法模式,着力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的现状及制度缺失,提出适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的立法模式,并系统地建立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理论体系。《暨南大学法学文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研究》对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制度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领域也是一种丰富和拓展。
社团处罚是指社团对社团公务相对人违反社团规章的行为所施的惩罚,主要针对社团成员而为。结合社会变迁、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本书论证了社团处罚作为一种社会行政行为,具有秩序行政社会化的特征,可配合国家行政处罚共同调控社会秩序。全书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探究以社团行政为代表的第三部门理论及规律,致力于发现社团处罚的属性和功能,力求规范社团处罚行为,为社会公行政的实质性内容作出铺垫,回应社会自主秩序的迫切需求。导论部分说明了在行政法领域中研究社团处罚的重要性;接下来围绕命题以五个部分依次探讨了社团处罚的发生、社团处罚的法律属性、社团处罚在社会治理中的秩序功能、社团处罚与行政处罚的配合,以及社团处罚的法治化,并提出了迈向尽可能的自治的主张。
本书从行政裁决制度的基本问题出发,通过对外行政裁决制度产生发展历程的考察研究,揭示了行政裁决制度与法治原则的关系,分析了影响行政裁决制度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明确阐述了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应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本书的研究在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学术创新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基本观念,有些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思想一致的,不约而同的,有些是独自的贡献。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晓玉编著的《政德教育》是一本论述公务员道德规范的教育读本,适合公务员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公务员道德规范。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的重要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历时一年的审议修改,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行政许可法。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直接负责该法审议修改工作的同志,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约请,依据立法原意,就行政许可法的条文逐条进行了解释。
2008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六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消防法》的修订和公布实施,对加强我国消防法治建设,推进消防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帮助社会各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编者组织参加过《消防法》修订工作的立法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认真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与适用指南》一书。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