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官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区别?在英美、西欧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事诉讼当事人、刑事被告以及他们的律师各享有什么权利?在这部启人深思的著作中,一位的法学家对世界各地的法律制度如何管理司法以及政治与司法的关系作了高度原创性的比较分析。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使得迥然相异的程序特征呈现为可辨识的几种模式。
《DNA亲子鉴定实用指南》是曾在东南亚海啸事件中,以精湛的DNA鉴定技术蜚声国际的邓亚军博士,以科学、严谨、专业的水准,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成的第一本著作。在她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下,我们不仅可以一层层揭开DNA鉴定的神秘面纱,而且还会直面那一幕幕伴随着DNA亲子鉴定的直逼人性与道德的真实案例。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时代需要的感知,流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觉,不管你承认与否,甚至法官与其同胞们所共有的偏见对人们决定是否遵守规则所起的作用都远远大于三段论。法律包含了一个民族许多世纪发展的历史。它不能被当作只包含公理和推论的一本数学书。
截止2003年6月,我国立法法、行政处罚法、价格法等法律以及有关法规、规章对听证程序作了某些规定。本报告就是根据这些规定,结合实践情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探讨了我国听证程序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听证程序概述”、“我国立法听证程序研究”、“我国行政处罚(行政具体决定)听证程序研究”以及“我国价格(行政决策)听证程序研究”。 部分主要介绍听证程序的内容与形式、历史发展脉络、社会意义等共性内容。在美、英、德、日等国,听证是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泛指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其形式也比较多样,正式的听证会是其中之一。我国已有的三部法律规定的听证程序,其法定表现形式都是听证会。适用范围的逐步扩大是听证制度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特征,我国也不
《法律实证研究擦丛书: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研究》是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与实践改革的系统归纳与总结。书中梳理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其立法基础、指导思想和主要制度内容。调查研究了有关地区在未成每人刑事司法方面的实践改革与创新,包括“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扩大适用非羁押措施、律师参与审查批捕程序、刑事记录封存制度、心理辅导与矫治机制等,概括了各项改革的基本内容,分析评估了现实效果,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议。《法律实证研究擦丛书: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研究》还邀请具有相关国家法律学习背景的作者,撰文介绍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在长期的程序法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笔者师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并一直试图将程序法的特殊理论基础给予揭示。《法律程序关系论》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晶。当然,这种努力是初步的,研究内容或许依然存在较大局限,在今后继续努力的过程中,回过头来或许能够发现今天的许多不足,但就目前而言,将这一成果出版,应当是一个推动程序法理论前进的步骤。同时也期望能够抛砖引玉,获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丰富我国法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