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是一名博士后法官结合自身审判体验对法官裁判和裁判行为进行深入思考的力作。《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从案件的当事人和法官的身份特征等社会结构入手,通过对1060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借助“刑罚强度”这一可以量化的尺度。就案件当事人的性别、年龄、户籍、学历、职业身份及主审法官的行政职务、婚姻状况、学历、经历以及任职时间长短等这些法外因素对裁判的影响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因此,在引人入胜的同时。又充满了学术理论的魅力。
西方的协商性刑事司法是在较为成熟的法治环境下对矫枉过正的现代刑事司法制度进行的“纠偏”运动,中国的协商性刑事司法则是在法治现代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在政治环境、司法传统和各种现实问题的交相感应之下出台的权宜之计。因此,中国的协商性刑事司法,既可能产生现代化不足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曲解恢复性司法的问题。《背叛程序正义:协商性刑事司法研究》将协商性刑事司法置于历史、比较法和理论等多重研究视角下进行剖析,认为中国协商性刑事司法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式司法制度。正式的司法制度越规范和有效,协商性刑事的发展就越健康。
领事工作涉及的方面较广,从到国外,从人身到财产,从自然人的出生到死亡,从法人的成立到解散……。对当代中国外交来说,领事工作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来说,领事工作发挥着特殊的积极作用。 本书是作者多年学习、实践和研究外交领事业务的心得,由“领事公证人与中国领事公证”、“领事认证与中国领事认证”、“领事婚姻登记与中国涉外婚姻”、“文书与婚姻登记的法律效力”以及“附录”五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每个部分的内容概述、38篇文章、6个表格以及4个有关外交领事的国际公约,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既是法医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精神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法学与医学相交叉、相结合的跨学科专业。本书名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实务》体现了本专业的基本定位和特点,也与1989年“三部二院”颁布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相一致。 当前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除少数为法医外,大多为精神科临床医师,虽具备较为丰富的精神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但普遍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针对这一状况,本书对于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做了专门介绍,包括基本的法律规定、诉讼程序和法律责任行为能力评定概念等。 由于当代精神医学知识大多是描述性和经验性方面的内容,缺乏能充分满足鉴定要求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属于经验型鉴定范畴;而且本鉴定类别与其他法医鉴定类别相比较,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也相对匮乏。因此,相
本书运用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原理,展现了影响西方检察官制建构的历史情境与政治条件,分析了两大法系检察官制存在的类型性差异,同时解读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根源。本书认为,西方检察官制的起源与中古后期西欧刑事问题解决方式向“国家化”检控机制的变迁具有内在关联,以作为新生事物的民族“国家”合法地取得对刑事问题的支配权为政治前提。正是在各自不同的政治理性化进程中。西方逐渐形成了以法德为代表的官僚制形态的职业型检察官制和以英美为代表的反官僚化的检察官制。本书适合法律大专院校学生、教师、从事检察制度研究的人员及对西方检察制度感兴趣的人士。
在痕迹学教学中,通过实验环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痕迹物证技术手段的分析能力、鉴定能力。使学生从实践中加深对痕迹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痕迹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基本具备独立分析和独立鉴定能力,为今后从事侦查、治安及法律工作打下基础。 ???为了适应我校各相关专业痕迹学教学的需要,进一步规范痕迹检验技术课教学,在广泛收集专业人员意见并参考国內同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初涉专业的特点,在编写本教材时更加注重简洁明了,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以达到在实验教学中易懂、易记、易操作、易指导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教材也可供实践部门痕检工作人员使用。 ???本教材包括手印实验、工具痕迹实验、枪弹痕迹实验、足迹实验及其他痕迹实验五个部分。共四十五个实验项目
本书探讨的主体内容是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的重要制度内容,而以德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主要参照对象。从研究行政诉讼制度中的行政法院的独立性、受案范围、诉讼类型、暂时权利保护制度与判例制度等基本诉讼制度入手,以紧密结合中国实践需求的比较法视角来分析行政诉讼制度。
《刑事技术学:法庭科学、犯罪与恐怖主义》内容包括编刑事技术学介绍;犯罪现场勘查;保护犯罪现场;记录现场和证据;系统的证据搜查;物证识别;收集、保留、储存和运送物证;包装证据;向犯罪实验室递交证据;监管链;刑事证据和第四修正案;物证的调查与处置;证据类型;现代犯罪实验室;法庭科学专家的职责;证据的状态;为什么检测物证;物证的特点;犯罪现场的重建;法庭上的物证;专家证词;微量物证;土壤的司法特征;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公制计量;国际单位制与英制单位的相互转换;土壤;土壤的司法特征;显微镜及毛发、纤维和油漆的司法鉴定;放大细节等等。
本书在我国深化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上采用了以财政投资方向的调整来引导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在保障国家财政投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投资的方向来解决深化司法鉴定体制遇到的一些障碍,并以此来保障鉴定资源的合理配置、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司法鉴定活动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上的这一独特见解,体现了研究者匠心独具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