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官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区别?在英美、西欧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事诉讼当事人、刑事被告以及他们的律师各享有什么权利?在这部启人深思的著作中,一位的法学家对世界各地的法律制度如何管理司法以及政治与司法的关系作了高度原创性的比较分析。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使得迥然相异的程序特征呈现为可辨识的几种模式。
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有管理吗?需要管理吗?又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呢?这是法律人经常在问的问题。相互矛盾而又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答案充斥和占据着法律人大脑的内存。律师们对业务的渴望超过了对自身所在的执业机构的研究并无可厚非。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这个话题,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要把这个话题说清楚,要结合律师业发展的阶段、律师行业的特点、律师职业的特性、律师事务所的特点,以及管理学基本原理等方方面面。本书是综合以上方面对律师事务所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一次探索,希望本书可以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律师事务所管理的思考,为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法官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他的司法行为和具体策略。当代中国法官常常遭遇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既背负着实现“程序正义”的现代法治理想的重任,又要面对社会“情理正义”观念的压力,其司法行为既要有“合法律性”,又要有“合法性”。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重压力下,法官角色呈现多元化特征。法官的司法行为并非严格遵循规则的结果,而是根据案件的局部情况和场景条件,依赖自身的努力完成的。法官因案而异的司法行为透露出当前司法的可协商性,法律正处于新制度创生的过程中,司法成为新制度的生成场域。
为了解决中国当前犯罪率居高不下、司法资源严重紧缺、司法腐败比较严重等现实司法问题,有必要借鉴及推广恢复性司法经验。另外,从恢复性司法制度内部的利弊比较、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不同制度之间的相对比较,也可得出恢复性司法经验在中国应予借鉴及推广的必要性,并且这一结论能够接受法的价值要素的审视和检验。 在认定恢复性司法经验应予借鉴及推广的前提下,通过文化底蕴、政治体制、刑事政策、立法基础以及司法基础的考察,又可以肯定恢复性司法经验具有借鉴及推广的现实可行性。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解渎(粮食仓储建设科技管理读本)》是一本释义书,它从法律、政策、实践等角度对新办法进行了全面、详细、深入的解读;《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解渎(粮食仓储建设科技管理读本)》也是一本工具书,书中系统收录了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与粮油仓储管理有关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技术标准。因此,《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解渎(粮食仓储建设科技管理读本)》非常适合广大粮油仓储从业人员学习使用,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粮油仓储管理人员、粮油仓储单位负责人,应该认真学习、常学常用、学以致用,促进粮油仓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监察制度与考试制度同为我国固有之政治制度,论其源流,则监察制度较考试制度尤为古远。《中国历代监察制度》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鉴略”、“中国近代监察制度概览”和“新中国监察制度的沿革”三部分人手,对中国历代监察制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勾勒和评析,实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监察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