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正的程序追诉和审判国际上最严重的罪行,这是国际刑事法院在维护世界人权方面的根本价值所在。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污染了水源,这不仅适用于刑事司法,也同样适用于国际刑事司法。一次不公正的审判,不仅会对诉讼当事人造成伤害,甚至会动摇国际刑事法院存在的正当性根基。只有公正的审判、准确的定罪、适当的刑罚,才能让人们看到正义的力量终究会战胜邪恶,才能终结人类以恶制恶、以战止战的历史,才能真正带来国际社会的秩序与和平。
为帮助广大法官、执行员和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准确理解和适用新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民事执行司法解释,深入探讨执行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法院执行干警的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全面提升执行工作整体水平,着力构建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本书汇编了典型的反规避执行案例,以期对执行工作有所裨益。
《法官的实践理性论》的研究以法的实践理性为主线而展开:从与理性密切相关的经验、信仰、思维等方面解析法官的认知、功能等;从与法官审判活动相连的能动司法、自由裁量、裁判文书等多种方面来探讨法官的角色定位;从与法官职业相关的法官科层管理、职业化与精英化、司理等各种机制解读法官的地位,进而最终探讨当代中国法官在面临挑战与机遇时如何应对的司法理性发展走向。全书共有18章,分列70个问题,煌煌近百万余字之巨作,其中展现的研究方法有哲学、社会学、逻辑学、伦理学等诸种方法论原则的综合运用,而如此多面的对法的实践理性思考,揭示当代中国法官的经验与逻辑世界之堂奥,这在当下的学界并不多见。
《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组织部分全国十佳公诉人编写、彭东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检察业务指导用书。旨在为公诉人出庭工作提供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是近年来对国家公诉人出庭工作实践经验的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具体的总结与升华,既有理论研究的价值,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60余万字,分为三编。第一编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国家公诉人出庭公诉工作的目的任务、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后两编立足实战,分别对出庭工作中近300个常见程序和实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全书突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在对每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时,不仅提出了如何应对的建议,更重要的是结合有关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进一步分析了应对建议的理由,并
《通向再审之路:*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再审疑难实务》以*高人民法院近3000个民商事再审案例为文本,上篇深入剖析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机关检察监督和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的运行现状、抗诉改判率以及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的改判率等;中篇聚焦于《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的13项法定再审事由,详细阐释*高人民法院审判实务中该法定再审事由的认定标准;下篇就民商事再审案件中诸如合同解除、合同无效、管辖错误、可得利益、违约金调整、表见代理、情事变更、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不可抗力及民刑交叉等的再审认定深入展开剖析和比较。
从事法官工作之后,对书记员职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记员是国家审判机关中不可缺少的职务之一,其工作内容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记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其与法官在工作中的默契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往在审判工作中边干边学的书记员培训方法,所耗费的工作时间过长,不仅牵涉法官很多工作精力,也影响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果能使年轻人提前全面了解书记员职务,无疑可以帮助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从审判工作的长远前景来说,对书记员进行专门、系统的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这是我写《法院书记员职务概论》一书的初衷。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法院书记员的素质”,主要内容包括法院书记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气质、性格、人际关系及司法礼仪等;下篇“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