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宪法学研究亟需历史的视野与方法。中国宪法的规范性、政治性与事实性要素,都具有一种历史生成与演化的维度。为着更好的理解中国宪法的现在,有必要理解它的过去,尤其是近代百余年的中国宪制历程。本汇编以政治立宪主义为根本视野,以改良主义与革命主义的复调结构为主要线索,撷取并整理了鸦片战争前后直至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各类与广义的“宪法”有关的历史文献。我们期待,这上下两卷资料,能够激发起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所有人文社会学科的同仁对百年中国宪制命运的更大学术热情。
本书内容为独角兽网校课程配套教材。包括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经济法、国际法、理论法等,体例与内容均由作者根据实际课堂授课需要编写,通过网络课程以及配套图书的学习,展示该学科的基础知识点,本书体现着对考试规律和应考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框架体系为主线,以基本理论为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载体,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编写。对相关知识点逐一梳理,并对考查方式及规律予以详细解读。
《道统与宪法秩序》系“治道文丛”系列书之一,本书稿围绕着道统、儒家和宪法秩序三个关键点展开,重点在“第二次立宪”现象之义理分析,政治思考凡是与宪法重归中国之道,而底线稳定的宪法秩序,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宪法法院的守护者:汉斯·凯尔森法官研究》以奥地利宪法法院的原始档案和文献资料为基础,概括论述了汉斯·凯尔森任奥地利宪法法院法官(1919—1930年)时的工作活动及其在一些重要裁决中所持的法律观点和理论观念,同时也论及凯尔森与当时宪法法院其他法官之间的关系,包括学缘关系、私人关系和工作关系。《宪法法院的守护者:汉斯·凯尔森法官研究》通过论述凯尔森作为宪法法院法官的工作活动,特别是他在宪法法院的诸多裁决中所发挥的作用,展现了凯尔森为学、为事、为人的操守和品格,明晰了凯尔森为宪法法院制度的设立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使宪法法院成为一个宪法机构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为宪法审查制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助于更为准确地把握和了解“纯粹法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在宪法实践中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