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解释》记录了谢立斌这几年的学术探索。全书运用宪法解释方法,对有关宪法条款进行了解释。首先探讨了比较解释的可能性,然后对宪法中部分基本权利条款、国家机构条款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德国法律的宪法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宪法上人的形象变迁及其在部门法中的实现。
《论我国宪法的实施制度》就要出版了,作为朋友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但他要我写个序,却让我很犯难和不安。多年来,我虽然一直从事国家法方面的立法工作,与宪法学界也一直有些接触和交流,但却始终只是一个立法“匠”而已,理论上没有多少研究。但翟小波博士执意要我写几句,只能借此谈点读后感,与大家分享。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够和平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限度的共识,是所有个人和组织的根本行为准则。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只有为人民的权利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才能具有真正的和尊严。正如翟小波博士在本书开篇中提出的,“宪法必须实施,否则不如无宪。”
《宪法解释》记录了谢立斌这几年的学术探索。全书运用宪法解释方法,对有关宪法条款进行了解释。首先探讨了比较解释的可能性,然后对宪法中部分基本权利条款、国家机构条款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德国法律的宪法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宪法上人的形象变迁及其在部门法中的实现。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利国利民的宪法”是“总”,涉及“国”和“民”两个方面,中篇“见证国家命运的宪法”与下篇“伴随公民生活的宪法”则是“分”。 本书结合60周年国庆大典浓墨重彩地展示宪法、“牛钉子户”手持宪法维权、作家冰心母女俩对宪法情有独钟、彭真委员长从喊“万岁”到读宪法的变化等一系列事例,宪绍了宪法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法学家的讲演,强调秩序与和谐、自由与权利、公平与正义,其理念之创新,精神之,或使民主更趋进步,或促社会更尊民权,其意义在于国家更显强盛,人民更为幸福。 本社推出此“法学家讲演录”,殷殷之情,端在于增进建设社会秩序之共识,端在于为和谐发展增利器,为建制助其力。当此,我们也向勇敢且智慧的法学家致敬,向年轻的法律人致敬,向关心民主法治的公民致敬。这一群作者和读者,是此社会中的理性发光体。
《法律科学导论:凯尔森纯粹法学理论之重述》依据凯尔森的《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将其纯粹法学理论作一个系统的重述。凯尔森本人对纯粹法学的理论表述先后有过三个版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涉及到相关内容。《法律科学导论:凯尔森纯粹法学理论之重述》以凯尔森自己的论述为基础、以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以上的知识准备者为理想读者。
本书梳理了受教育权的历史,阐述了受教育权的概念、内容及其宪法属性,论证了受教育权入宪的正当性。随后,以宪法文本为中心,重点分析了受教育权宪法规范的结构和效力。特别指出,我国宪法中的受教育权规范,从整体上蕴含着对国家义务的涵设。同时,结合现状,揭示了在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上,国家义务的旅行还存在诸多缺陷,他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给予实质回应,唯此,才能使受教育权宪法规范的效力不致落空。
《中国军事法简明读本》是适用于广大公民和军队指战 员学习 军事法的一本通俗读本,是“六五普法”中宣传军事法的一本好教 材,理论部分通俗易懂,实际部分资料翔实、内容简洁,《中国军事法简明读本》对广大军 民了解和熟悉我国现行的国防法律、法规有极大的帮助,可以增强 广大军民的国防法制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推动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法律科学导论:凯尔森纯粹法学理论之重述》依据凯尔森的《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将其纯粹法学理论作一个系统的重述。凯尔森本人对纯粹法学的理论表述先后有过三个版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涉及到相关内容。《法律科学导论:凯尔森纯粹法学理论之重述》以凯尔森自己的论述为基础、以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以上的知识准备者为理想读者。
本书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对宪法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理论角度的研究立基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论证了“有效率的宪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中有效率的宪法是指能够使个体收益接近于社会收益的宪法制度。实证角度主要介绍了目前国际学界经常使用的十种相关实证数据库,并尝试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部宪法,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运用制宪权自主地制定的部社会主义宪法。50年以胶我们的制宪者们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思想与理论制定了宪法,宪法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954年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历史与价值联系是什么,如何评价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理论思考,作者于1999年开始收集1954年宪法的资料,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 为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50周年,作者编著了《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一书。全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对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中国制宪思想和制宪理论等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是我国宪政史方面的又一部力作。
《德国基本法:历史与内容》中首先简明扼要地描绘了德国基本法的前史与产生,然后以初次阅渎者的视角介绍了基本法的结构和一些重要表述,接着勾勒了基本法在德国政治和社会现实中的运行,最后讨论了基本法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如公共安全与自由的冲突、德国法秩序的欧洲化和国际化等。 每种文化都需要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是,好的解决方案需要想象力,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会激发这种想象力。以这种间接的方式,《德国基本法:历史与内容》或许会有助于中国的讨论。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管窥》为童之伟教授近年来所发表的关于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的论文合集。全书分为三编,分别涉及宪法与民法之关系、宪法与刑事法律之关系以及宪法与其他部门法之关系。从形式结构上来看,文章均为已发表过的文章,且大多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重点在于表明部门法的制定与运行不能与宪法相悖,一切法律和法规都不能违宪,而应在宪法的统筹下制定或修改法律。从内容上来看,三编所渉内容不同,第yi编论说宪法与民法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重点从《物权法(草案)》展开;第二编论说宪法与刑事法律的关系,重点从《刑事诉讼法》及其修正案展开;第三编论说宪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