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部宪法,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运用制宪权自主地制定的部社会主义宪法。50年以胶我们的制宪者们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思想与理论制定了宪法,宪法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954年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历史与价值联系是什么,如何评价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理论思考,作者于1999年开始收集1954年宪法的资料,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 为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50周年,作者编著了《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一书。全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对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中国制宪思想和制宪理论等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是我国宪政史方面的又一部力作。
我国现行宪法自制定以来已历时20余年,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展现宪法制定过程中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其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既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纠正相当长时期以来的失误,又需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巩固改革的成果和确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今天再回顾这一讨论.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宪法制定的过程与背景.把握改革开放的历程,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与精神。
国家安全与宪法的核心内容具有内在契合关系,因此以宪法视野系统研究国家安全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书共六章,主要从宪法层面的国家安全观、宪法政治制度中的国家安全、宪法经济制度中的国家安全、宪法文化制度中的国家安全、宪法社会制度中的国家安全、宪法上国家安全制度的理论延伸与实践拓展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对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有所助益。
宪法当属诸多重大现代革新之一。她把人民提升成为政治统治的根源,并为个体自由与平等之利益计,把公权力的行使纳入法律轨道。她保护公民,免受国家恣意之害,她建构出一种基本合意,在此合意构成的框架中,政治异见能够和平地得到平息。宪法于18世纪末,在当时的西方世界的边缘,即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产生,经19世纪的艰苦奋争,历20世纪的诸多挫折,终在今日作为统治之建立和规范的手段,而获得普世之推广。
宪法当属诸多重大现代革新之一。她把人民提升成为政治统治的根源,并为个体自由与平等之利益计,把公权力的行使纳入法律轨道。她保护公民,免受国家恣意之害,她建构出一种基本合意,在此合意构成的框架中,政治异见能够和平地得到平息。宪法于18世纪末,在当时的西方世界的边缘,即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产生,经19世纪的艰苦奋争,历20世纪的诸多挫折,终在今日作为统治之建立和规范的手段,而获得普世之推广。
《行政诉讼法解析:以税务行政审判为例》通过深挖法条背景知识,解析重点法条,特别是修改、增加的内容。本书结合税务行政司法审判实践中的判例来加深、匡正对行政诉讼法的理解,试图给读者呈现一部全新的 "实践中的行政诉讼法"。
中国的宪法学研究亟需历史的视野与方法。中国宪法的规范性、政治性与事实性要素,都具有一种历史生成与演化的维度。为着更好的理解中国宪法的现在,有必要理解它的过去,尤其是近代百余年的中国宪制历程。本汇编以政治立宪主义为根本视野,以改良主义与革命主义的复调结构为主要线索,撷取并整理了鸦片战争前后直至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各类与广义的“宪法”有关的历史文献。我们期待,这上下两卷资料,能够激发起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所有人文社会学科的同仁对百年中国宪制命运的更大学术热情。
本文以宪法文本为依托,通过宪法解释的方法,来分析、解读我国宪法文本,研究我国宪法文本中紧急状态条款的规范内涵、规范模式设置、规范结构、价值理念和核心目标。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本论文主要通过宪法学的视角,着眼于宪法文本的研究,主要通过规范分析的方法,来解析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制度的内涵。另外一点,就是结合中国问题,探析中国制宪背景、历史变迁、法律文化中的紧急状态,探寻中国政治体制中的紧急状态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