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入的论文涉及客观归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刑罚排除事由等刑法总则的理论问题,在分则方面,则主要涉及的认定及其相关行为的刑法评价。其中既有在我国法律体系下的研究,也有对德国刑法问题的剖析。所涉及的问题虽然较多,但是在解决方案上大体都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
《犯罪论体系的改造》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处于通说地位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不能发挥犯罪论体系的指导功能、限制功能、检验功能,尤其是不能妥善解决共犯论的一些复杂问题。随着各种改造方案的提出,四要件说“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多数改造方案的总体趋向是对四要件说进行阶层化改造,并在满足控、辩对抗方面迈出关键步伐。作者在《犯罪论体系的改造》中创造性地提出的“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排除要件”三阶层体系的合理性在于:借鉴了阶层论体系的方法论;充分考虑刑事裁判中犯罪事实的认定过程,、维持层层推进的递进式思维,最大限度地防止司法上出错;有助于凸现犯罪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吸纳了四要件说的合理性,改革“成本”捃对较小。
《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是集非法经营罪的专题述评、代表性论文精选、研究论著索引为一体的大型学术工具书。它既是全面展示新中国刑法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刑法学研究者、学习者从事刑法学研究和学习的捷径,还将为刑事法实务工作者集中提供权威或有价值的指导或参考。
本书为“西南刑事法与毒品问题研究文库”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了人身危险性的源起与现状,人身危险性的概念辨析,人身危险性的实体内容与实质厘定,人身危险性多元层面的透视,人身危险性的功能发挥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诉讼法学与证据法学的研究,在保持活跃、升温、开放的理论研究与诉讼实务相结合的基础上,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一个迫切需要寻找并确立主体自治性的转折时期,一个需要确立新坐标或可以确立新坐标的时期。这一判断的潜台词是,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走过的轨迹相适应,我国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研究,也正处于一个通过自我扬弃寻找参照系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在侧重英美法系成熟制度、经验的借鉴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衔接之间,曲折前行、审慎取舍乃至不免尴尬的未定型的过程。然而,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正悄然发生剧变,一个越来越自信和自主的中国正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与之相应,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研究和制度性建构的背景性因素也大大改变。本书从
《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研究》贯彻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思路,根据刑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总结了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共性问题,如主体范围、徇私舞弊、共同犯罪、犯罪阻却事由等;研究了以司法工作人员为行为主体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发生的结构性病源;反思了现行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治理体系,并针对侦查、检察、审判、监管人员犯罪的不同特点,分别探讨了其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