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为民法的初学者而准备。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法律的重点。民法中有许多概念、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也不易于理解。作者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初学者的一个很好的入门读物。本书主要内容来源于作者的《民法总论》一书。但是,作者在这本书的基础上,适当增删,使之更加符合入门读者的需求。为了阅读的方便,书中的脚注大多删去。读者可以查阅书后的参考文献。
《实用专利书系:专利池管理与诉讼》首先分析了专利池的形成条件,总结和阐释了现代专利池的组建和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技术标准的形成与专利池组建的关系、建立专利池需要达成的各种协议,入池必要专利的评估、专利池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专利池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等;然后,《实用专利书系:专利池管理与诉讼》专章探讨了专利池的法律规制和诉讼问题,全面比较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的专利池反垄断规制立法,探讨了专利池反垄断审查标准,并提出了中国的立法选择。本书还分析了专利池对于我国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本书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本土代表性专利池、专利联盟作了介绍,重点对上述专利池的组建和管理实践情况进行了梳理。 本书适合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人员和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者参考使
本书依据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布之民法债编修正条文内容修订,对新增制度如:公正、附合契约(定型化契约)、情事变更原则、商品制造人侵权责任、车辆驾驶人侵权责任、一般危险责任等均有详尽论述,并有意、法、日、瑞等国相关立法例,及我之判例、解释例等,可加以对照,使理论与实务贯通,为坊间同类型书籍所少见。
开放源代码运动已经不再仅是对“自由”和“共享”理念的追求了,她已经向市场化迈进,Copyleft与Copyright开始兼容,开源软件也从早期的将专有软件视为魔鬼转而现在的与其和平共处。 开放源代码软件并不是处在公有领域的软件,它在理念上有反抗传统知识产权法之处,但是行动上却寻求包括法、商标法、专利法在内的综合保护,这些保护与许可协议(合同法)相结合,已经为开源软件建立一个类似专有软件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的体系。 本书探讨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异曲同工,同时也支持那些为开源奋斗的人们,希望能为构建一个合理保护与利用知识产权的软件社会添上一块铺路石。
民事公益诉讼是近些年我国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系统构建了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规则体系,对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适格原告、诉讼请求、诉的利益、程序规则、证据规则、裁判效力进行了细致分析。二是分析民事公益诉讼立法、司法解释的亮点与不足,从问题意识出发探讨民事公益诉讼法律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研究并重,着力解决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研究薄弱的问题。四是精选28个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运用实务案例分析有关的民事公益诉讼原理和规则,从实例层面反映出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新进展和新面貌。本书是研究民事公益诉讼的一大力作,可以作为理论研究与实务部门的重要参考
受上述目的的限制,本书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相关的部分:部分意在探讨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理论,为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专有权”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则集中分析为什么和如何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专有权”。 部分由三章构成:章“不同语境中的地理标志概念”将对地理标志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澄清对地理标志及相关概念的种种模糊或不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全书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迁与观念演进”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百余年历史进行简要梳理,目的在于阐释现行的国际、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第三章“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分析”将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和现状为基础,主要从法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确
德国侵权法的、最重要的发展就是交往安全义务制度,这一制度已成为德国过错侵权责任理论的主要部分。我国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就是借鉴德国交往安全义务理论创设的。本书以德国原始资料为基础,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德国法上的交往安全义务理论,包括其产生、意义及类型化、法定化的交往安全义务等。作者还着眼于中国问题,提出借鉴德国法的理论以完善我国安全保障义务、不作为侵权、间接侵权、特殊侵权、过错侵权的一般条款等。
本书主要为民法的初学者而准备。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法律的重点。民法中有许多概念、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也不易于理解。作者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初学者的一个很好的入门读物。本书主要内容来源于作者的《民法总论》一书。但是,作者在这本书的基础上,适当增删,使之更加符合入门读者的需求。为了阅读的方便,书中的脚注大多删去。读者可以查阅书后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