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2012年8月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条文顺序展开,每个条文原则上按“背景介绍”、“条文释义”、“实务指南”、“疑难问题”、“典型案例”五个层次进行阐释,基本包含了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的全部内容。本书不仅注重对法律条文的涵义进行准确解说,而且注重介绍立法的背景情况;不仅介绍修改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而且适当介绍相关的法学理论观点;不仅关注对法律条文本身的理解,而且关注在审判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不仅注重对实务操作进行指导,而且注重对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注重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系统介绍,而且注重通过典型案例进行生动阐释
所谓民法典的体系,是在采取法典形式时,将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民法规则或者法律条文以某种逻辑加以安排,从而形成的体系。简言之,就是将民法的各项规则有机地组合在民法典中的逻辑体系。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程已经启动的情况下,立法者所面临的首要课题就是应当如何构建民法典的体系。法典作为形式的成文法,其追求的是高度的体系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可以说民法典的体系的确立对民法典的制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探求民法典的体系,是由民法典自身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对于如何构建中国民法典的体系问题,民法学界存在广泛而热烈的争论。我们认为,中国民法典的体系应当由民法总则、人格权法、亲属法、继承法、物权法、债权总则、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的一般规定、侵权行为法构成。下面拟就民
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网络名誉侵权如何适用现有的法律,一直存在争议,法院对于网络名誉侵权的判决结果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有关名誉权保护和表达自由的探讨。然而,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网络名誉侵权这一新现象,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专著。本书作者抓住这个新出现的问题,在传播学和法学的结合点上,以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网络传播中的名誉侵权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网络传播中的名誉侵权问题研究》一书,分析了网络传播中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探讨了网络名誉侵权问题的五个方面:主要方式、构成要件、与传统媒体名誉侵权的区别、责任认定、抗辩事由,最后对如何把握网络中表达自由与保护名誉权之间的平衡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