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学应当在总结我国《民法典》编纂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王利授是我国《民法典》起草的主导者及重要起草人员。本书主要收录了王利授在《民法典》颁布后的相关研究文章,以及关于构建《民法典》的体系化思想的相关文章。通过本书内容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基本路径及《民法典》各章的理论精髓。本书既是对王利授重要文献的收集整理,也是中国民法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王利明学术文集民法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于2020年已经先后出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出版于1998年,皇皇凡八册,得德国民法学之精髓而厚植华人社会之民事习惯与司法秉性,于内地民法学与民事法律秩序之演进成熟者,正可为直接的参照系与资源库,于内地民法学学术风格之养成、制度研判之进展、立法更化之提升有着不可尽数之示范与塑造之功,乃有“天龙八部”之谓。更可贵者,于法条技术分析之外,亦提倡价值权衡与价值判断,于法律精神上更为圆融。而两岸法学在知识、制度与技术模式上的趋近,更是于中国整体的法律现代化乃至于两岸和平发展做出重要奠基。 ——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奖颁奖词
民法典的编慕和民事裁判都在呼吁民法的科学性。民法的科学性表现为民法遵守和反映规律,以及具有逻辑自洽的体系。其中规律维度包括“自转规律”和“公转规律”;体系维度包括“内在体系”、“外在体系”和它们之间的统一。《民法科学性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回应》是以“民法科学性”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书中综合运用历史分析、历史社会学与比较分析方法,以条分缕析的论述,首先确定科学性、民法科学性以及民法科学性的两个维度,继而从历史的角度讨论民法科学性的演进历程,很后以中国问题作为回应,具有自成体系的逻辑自洽性,对当下我国构建科学的民法体系、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至实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学术前沿性。
我们的宗旨是什么?增益学术,并仅止于学术研究。至于我们所研究的,能否经邦济世,则非这本小书所能承担;至于我们所译介的,能否为他人所倾听,亦非我们所能左右。我们所能努力的,是奉献我们的认真思考。我们研究什么?私法。无论是民是商,凡属私人生活中洒扫应对上的一切规则与方法,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怎么研究?以德语法系私法制度译介与研究为出发点,以中文世界私法制度的构建为落脚点。我们所说的德语关系,不限于德国的私法制度,而是包括了奥、瑞以及受其影响的法制;我们所说的私法制度,也不仅限于其现有的成规,而是要推溯其渊源,追踪其流变;我们所说的制度,也不限于其实定法上的表现,更要探究实定法之外的学说与判例;我们所说的中文世界,显然更不限于中国大陆。职是之故,我们的这本小书,取名《中德私法
本书以民事诉讼电子数据证据规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民事诉讼电子数据基础理论、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比较法视野、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证据类型化、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收集、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存取、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证据保全、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庭审证据调查、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证据审查与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