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证制度时,不应只关注权利本身的正当性,还应当关注的界限,后者在意义上,也涉及到我国宪法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制度的宪法进路,它主张存在于市场,但不属于市场;是一种促进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任务。
本书选取中医药知识作为突破口,来研究建立我国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立法保护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建议。本书还收集了第二届中国传统医药法律保护学术论坛上有关专家的精彩发言以及传统医药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可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课程的辅助教材或其他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法学的参考书。同时,也是中医药界从业人员和中医药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教精和参考读物。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有关专利法存在价值及其正当性问题争论不断,主要原因在于:专利法变革与实施过程中产生出许多制度性问题,导致专利由技术创新的润滑剂转化为阻碍创新的砂砾,进而不断发生威胁技术创新本身的诉讼和暴露其不确定性缺陷。基于此,权利要求解释规则的研究和建构对于优化专利权保护范围具有重要作用。
一只鸡发现农夫每天都来喂自己,于是预言农夫将来会继续喂养自己。然而有一天,农夫绞断了鸡的脖子。可怜的鸡努力探究农夫行为的整体性,这种思维方式即“体系化”。如果鸡只是将农夫的行为看作一个个不相关的碎片,它永远不能理解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只能听天由命。罗素讲述的鸡的故事,是人类命运的写照。人类走不出体系化的迷梦。农夫为什么这么做?农夫将会怎么做?所谓理论研究的对象,不外乎这两类问题。然而,对农夫的行为并非只有一种解释,如果将其解释为“屠杀前的豢养”,鸡可以逃生。同样,人类可以不断地寻求的理论体系。本书讲述了一个利用:“鸡的智慧”(体系化思维)进行精神逃生的故事。对本书作者而言,知识产权制度的统一性宛如难解的"农夫行为"。在法学、哲学、美学与历史之维几番辗转,卡西尔的符号哲学终于帮助作者
技术标准中必要专利的权利人应该如何许可,专利权人与技术标准的实施者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在实践中、理论中都产生了激烈的争议。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原则。该原则在专利许可实践中被普遍接受,在理论上也被普遍认可。该原则适用广泛的原因是其内涵极为含糊,人们对其含义没有统一的认识。本书通过深入剖析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的内在机理,调研标准化组织相关专利政策,提出完善的法律依据及保障措施,以期达到赋予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若干符合正义原则、利益平衡要求的有操作性的内涵,形成完整的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理论体系,指出目前标准化组织专利政策的缺陷及改进方向,构建严密的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法律基础和保障体系。
,我终于如释重负。抬头望了一眼窗外,不由得痴了:EagleHeights明净的蓝天下,一只苍鹰孤兀地盘旋着。碧波荡漾的Mendota湖倒映出层林尽染的秋色。几点白帆在森林与水面交接的尽头若隐若现……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麦迪逊的秋天原是这般静谧迷人!记得那是2007年,也是秋日的一个下午,恩师曹之先生亲自登门,约请我为他主编的《中国图书文化史丛书》撰写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图书著作权的书稿。说实话,著作权这样一个法学命题,在我一个研习文献学和出版史的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熟悉的领域,因此不免有些踌躇。但先生殷殷之情,岂忍推诿。好在“中国图书文化史”这样一个主题让我心里有了一点底,四年光景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其间笔者家里变故不断:妻子远赴莫斯科访学,岳母大人罹病去世,小儿沐之因骨折先后两次手术,本人又外出上海参加英
开放源代码运动已经不再仅是对“自由”和“共享”理念的追求了,她已经向市场化迈进,Copyleft与Copyright开始兼容,开源软件也从早期的将专有软件视为魔鬼转而现在的与其和平共处。开放源代码软件并不是处在公有领域的软件,它在理念上有反抗传统知识产权法之处,但是行动上却寻求包括法、商标法、专利法在内的综合保护,这些保护与许可协议(合同法)相结合,已经为开源软件建立一个类似专有软件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的体系。本书探讨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异曲同工,同时也支持那些为开源奋斗的人们,希望能为构建一个合理保护与利用知识产权的软件社会添上一块铺路石。
本书法条次序为编排顺序,通过(相关法条)、(相关知识)、(实例分析)对每一法条进行解读。(相关法条)部分列举了与该法条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及国际条约;(相关知识)部分通过对该法条进行解释、说明来帮助读者掌握该法条的实质内容;(实例分析)部分通过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加深读者对该法条的理解,从而达到以案说法的目的。《案说知识产权法丛书:案说专利法(第2版)》读者对象:各级政府知识产权执法人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相关权利人及法律工作者。
时值近代,转型中的中国在尚未来得及寻觅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保护之途时,遭遇了列强所携法的冲击,无可奈何地陷入一种尴尬的双重二难困境。在此困境下,近代中国选择了“立”为主导,兼有“不立”的著作权立法路径。 通过对近代中国著作权立法的二难困境及其选择的研究,本书的结论是-在中国著作权立法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与西方、制度与观念的冲突、并存以及相互作用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因此,面对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是立足于中国社会圆通和包容的文化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语境,探讨两者的并存和互动,允许矛盾和非逻辑的存在,从实际出发寻找出路。中国近代如此,当代的中国也未必不是如此。
受上述目的的限制,本书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相关的部分:部分意在探讨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理论,为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专有权”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则集中分析为什么和如何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专有权”。 部分由三章构成:章“不同语境中的地理标志概念”将对地理标志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澄清对地理标志及相关概念的种种模糊或不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全书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迁与观念演进”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百余年历史进行简要梳理,目的在于阐释现行的国际、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第三章“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分析”将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和现状为基础,主要从法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确
本书是自动驾驶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报告从该行业的专利(、国外)申请、授权、申请人的已有专利状态、其他先进国家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企业的专利壁垒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本书是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工具书。
专利价值的评价和评估是个难题,一直没有普遍认可的方法及标准。2010年6月至12月,由中国技术交易所(以下简称:中技所)启动并完成“专利技术投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课题。本书是该课题的成果。本书针对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专利组合价值评估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整体操作流程,对标准与专利的关系,以及专利纳入标准后对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书以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法哲学、法律经济学等研究方法,从利益平衡机制入手,探讨知识产权法的制度理性和价值构造,透视其背后的利益平衡机理。全书分6编计33章,以利益平衡为基点,围绕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与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求这对基本矛盾,探讨利益平衡机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通过剖析知识产权法中所涉及的各种权利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制度设计,提出并建构一个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以提升对知识产权法理论的系统认识,为知识产权部门法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新的视角与新的认知模式。 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的专著,具有较高的理论品位和学术价值;同时,对外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实践问题的广泛考察与分析也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对知识
知识产权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对象之一。我国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并从80年代起相继参加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的重要国际公约以及世界贸易组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法制的完善,随着我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知识产权问题将日显突出,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掌握也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组织翻译了产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指南”,就各国际公约而言,基本上是管理它的国际组织惟一认可的解说。因此,它们对读者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些法律文件无疑具有的参考价值。 此外,我们还将选择翻译出版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文件。
本书在介绍医药专利保护的基本知识后,通过专利复审及无效、专利侵权纠纷审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介绍和反映医药专利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而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由此协助提高医药行业和企业医药专利保护的综合能力。 读者对象:医药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