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专利书系:专利池管理与诉讼》首先分析了专利池的形成条件,总结和阐释了现代专利池的组建和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技术标准的形成与专利池组建的关系、建立专利池需要达成的各种协议,入池必要专利的评估、专利池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专利池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等;然后,《实用专利书系:专利池管理与诉讼》专章探讨了专利池的法律规制和诉讼问题,全面比较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的专利池反垄断规制立法,探讨了专利池反垄断审查标准,并提出了中国的立法选择。本书还分析了专利池对于我国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本书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本土代表性专利池、专利联盟作了介绍,重点对上述专利池的组建和管理实践情况进行了梳理。 本书适合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人员和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者参考使
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研究我国外观设计司法保护的现状及全貌,本书全书收录了主要判例的裁判文书。全书分为八大部分,包括:部分:法院判决被告侵权类;第二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被告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类;第三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原告认为判赔额过低,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类;第四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被告上诉,二审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基本清楚,适用法律部分错误,二审予以部分改判类;第五部分:一审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类;第六部分:一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原告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类;第七部分:一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原告上诉,二审撤销原判,改判被告侵权类;第八部分:一审判决被告侵权,被告上诉,二审判决被告不侵权,撤销原判与裁定中止诉讼类。
方立维先生的这本著作《专利标准化下专利联盟 及其专利授权许可政策》主要以专利标准化为出发点 ,讨论标准涉及的专利许可在竞争法与专利法上的关 联性,同时也对专利联盟所涉及的关于必要专利、免 费许可、许可使用费、技术标准制定和权利滥用等主 要问题,通过对国际组织、发达国家或地区标准制定 组织和欧、美、日等域内立法和学说结合经典法院案 例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保护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鼓励创新,并从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安排.已经成为重要的立法工作任务。《原住民遗产与知识产权: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汇集、翻译了国际上有关国家、地区在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方面的相关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末,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进入了知识产权讨论的范围。《原住民遗产与知识产权: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并试图回应许多长久以来的需求,即系统地阐述现行知识产权、特别解决方案(suigenerissolution)及各种
本书联系中国传统中医知识和中药事业的实际,通过对国际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知识产权的法律文件的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了知识产权法对传统生态知识的影响,充分揭示了现行知识产权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特别是在中药和中医)方面的不足和弊病。 该书从环境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知识产权问题,填补了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之间关系的空白,开拓了环境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深刻阐明了土著人民及其传统知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生物技术市场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平衡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经济方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生物技术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知识产权执法和环境法中纳入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传统知识和中医中药的主张。
在论证制度时,不应只关注权利本身的正当性,还应当关注的界限,后者在意义上,也涉及到我国宪法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制度的宪法进路,它主张存在于市场,但不属于市场;是一种促进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任务。
本书是作者2006年度申报的天津市“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以法学理论及法律法规为依托,在对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应用、中医药专利权著作权、立法保护等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对策和产业对策,并结合我国现实存在的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侵权事实,明确阐明了侵权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进一步探讨了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应对的策略。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立足于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制度、原则和规范,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哲学层面,以劳动理论、人格理论、激励理论和平衡理论为视角,深入而系统地论述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理性,特别是这种制度存在的正当性。从法哲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透视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原理,是一部研究知识产权法学的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理论专著。同时,该书从法哲学层面剖析和提炼了大量案例与知识产权立法规范,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书是法学工作者、政法院系师生和对知识产权感兴趣的人士提升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认识的重要读物。
本书拟讨论信息依其本源成为权利客体的可能性。本书使用信息财产这样的概念,着重于对信息财产化的探讨。 本书从检讨知识产权与信息的关系人手,在信息财产概念下对不受法保护的信息产品赋权问题作出了探索,旨在解决非信息产品交易的合法性基础。 信息网络给信息的生产、利用展现了无比广大的前景,但也为我们进行制度设计增添了巨大困难。本书与其说试图得出什么肯定的结论,不如说为今后的探讨提供了基础。
《著作权基本理论批判》通过对著作权制度基础预设的还原与审视,对著作权若干基本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涵盖著作权的正当性、著作权制度的功能与历史范畴、著作权的对象、著作权的性质与内容、著作权的限制等论域。 李琛专著的《著作权基本理论批判》研究目的不仅在于著作权理论批判本身,也意在提示人类文化经验的局限所决定的法律制度局限。
《竞争政策视野下商标法理论研究--关系协调及制度构建》由罗晓霞所著,从竞争政策视野下研究我国商标法理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单一财产法视阈下的商标法理论和立法思维无法使商标法的制度构建扭转其逆竞争政策方向发展的倾向,这种结果必然背离包括商标法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谋求公共福祉作为其产生和存在之要义。商标法的制度构建只有在国家竞争政策下,从宏观上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和国家商标战略的整体部署,从微观上体现商标作为财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规律,将商标权的保护融入国家竞争政策的大势,充分体现其作为促进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工具属性,唯此,我国商标法制建设才能克服单一财产法固有的局限性,真正成为国家竞争战略以及在竞争战略统领下的商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