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是私有制的产物。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产生,与社会经济关系紧密相连。诚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那样,“私法和私有制是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形式的解体过程中同时发展起来的”随着私有制的发展,遗嘱继承制度也日臻完善。
为保证教材与时俱进,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作者在《中国婚姻法》第三版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全国司法院校法学教材:中国婚姻法(第4版)》主要增加和修改了以下内容: 第一,根据2001年婚姻法修订后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增加和修改了相关内容。如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第二,根据2001年婚姻法修订后颁布实施的新的司法解释,增加了相应的内容,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细化和修改。如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 第三,为了力求更完整、准确、科学地阐述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原理、基
也许您有以下的烦恼:你们举办婚礼并生育子女,周围邻居、亲朋好友都认为你们是夫妻,但法院最终没有认定你们是夫妻关系;你们领取结婚证,但最终却被确定为婚姻无效。面临离婚,却不知如何分割共同财产?双方都想争取子女抚养权,却不知道怎样才最有把握?父母去世前留下了多份遗嘱,兄弟姐妹各持己见,搞不清楚以哪一份遗嘱为准? 当您有类似的法律疑问与纠纷时不必焦急,本书两位作者是多年专业从事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知名律师,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作者将自己的专业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和办案的心得体会通过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告诉你。当你阅读本书时,你可以找到常见的婚姻家庭类的法律问题,书中会有专业地分析和释明,并且结合典型案例和法律依据,帮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寻求解决烦恼的最佳途径。
本书是从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之关系中去认识个体,去分析判断婚姻家庭行为;探讨婚姻家庭法问题时,重在阐述站在制度背后的定位、价值取向、基本观念、依据或支撑理论。全书共十三章:婚姻家庭的界定和婚姻家庭法的价值;家庭法与人权;婚姻论;配偶权和夫妻忠实研究;夫妻财产制与经济公正;法定离婚理由与离婚法改革;非婚同居制度化之研究;同性结合与同性婚姻研究;生育权;儿童权利与父母责任;父母和监护人的医疗决定权;个体、家庭、国家和社会之关系;家事争议的诉讼解决机制。我们既要认清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价值和存续理由,据之解释人们的婚姻家庭行为,又应当看到社会大变迁之下,个体的需求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事实,反思婚姻家庭法既有问题,发现家庭法的新问题,形成对家庭法的新认识,推动修正、完善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典型案例 精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案例选》、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庭出版的指导参考刊物中的典型案例以及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典型案例,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关联案例 列举全国各级法院已审结的关联案例,归纳案件要点,进一步发现、领会和把握法律规则、原则,便于读者研究案例适用法律的异同。 ◆裁判规则 对案件在适用法律上的难点、盲点进行提炼总结,归纳出案件的处理要点,对同类案件的审理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司法观点 总结、归纳裁判思路以及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方法,同时梳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精神、审判业务指导意见以及专家法官著述、审判实务主流观点,全面展现具体问题的审理思路与司法观点。 法律是灰色的,法官的理性隐藏在裁判文书的背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