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论(第三版)》以对中国公司法自身的关注和讨论为基本定位和终极目的;注重引进国外成熟的理论和制度以及司法经验并在比较法的意义上使之原理化;再将之与中国具体公司实践相结合,使之“本土化”;意图在借鉴国外公司理论与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公司法的基本原理。
《2012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2卷)》中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但是美国学者的研究迄今为止尚未达成共识,这也可能是中美学术界的一个区别。美国学者可以就一个话题争论几年甚至十几年。我们的研究倾向于寻找标准答案。加州大学与哈佛大学双聘教授罗帕奇的论文可能让你失望,因为没有提供标准答案,但他的研究可能最接近真理。强制批准重整计划,也就是强裁,可能是中国公司重整中比较引人注目的话题,强裁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强裁真的是重整相对于庭外重组的秘密武器吗?来自国内学者的文章对此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本卷的实证研究包括两篇:一篇来自英国的学者对英国2002年企业法涉及破产法改革方面的实施效果所做的严谨的实证研究。作者尝试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广泛的访谈展现英国破产法改革带来的效果。另一
本书围绕企业为什么要合规以及如何合规两个基本问题展开论述,着重强调合规风险分析和识别,从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的视角展现企业合规的基础知识、理念和方法。全书共十二章,*章从合规基本概念、法律与经济学基础以及比较法等方面展示企业合规的基础,第二章至第三章的主题是企业管理体系和合规风险识别与分析,偏重于管理学方面的论述,以下几章涉及具体的企业合规领域,既包括了“小合规”意义上的反贿赂合规,也包括了“大合规”意义上的反垄断、劳动法、税法、金融机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以及刑事等方面的合规。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企业合规领域中一流的合规专家和学者,既有跨国公司的合规总监和著名律所的资深律师,也有从事企业合规研究的前沿的学者。本教材的适用对象是法学和经管类专业本科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合
《公司法入门(第12版)》是日本代表性商法学者前田庸先生执笔完成的公司法体系书。自1990年出版发行以来,共修订12次,累计发行达10万册以上,堪称公司法教材的顶级书籍。该书着眼于前田庸先生自己对公司法全部内容的理解,为使读者容易接受而进行详细说明。它从“为什么创立了这种制度”的宗旨出发,不仅通俗易懂地详尽阐述了公司法原理,而且深入论述了高深的理论观点。 我国目前对日本最新公司法条文本身已有翻译介绍,但对充分反映日本最新公司法制内容的权威性鸿篇巨著鲜有翻译介绍,无疑是一大缺憾。该著作的翻译出版,可向我国法律界充分展现经历了百余年历史的日本公司法制的全景图。这不仅对我国公司法学的教育和研究以及公司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而且对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律职业人士以及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等具有较
2014年3月,新的《公司法修正案》(2013年12月修订)实施。修正后的《公司法》面向社会需求,却与《公司法》“资本制度理念”相悖。新法采取的“取消资本金”等做法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满足了社会设立更多公司的需求,但是在整体制度设计上,新法却并未考虑需同时完善保护债权人等相关配套制度。《资本制度现代化与理念的冲突:社会需求与公司法理念博弈》以该修正案为契机,系统探讨了资本制度理念,从学理上分析了资本制度导向需求的可行性,尤其提出了在制度重构中应考虑的事后制度救济模式等,以期为今后《公司法》之进一步完善奉出绵薄之力。所涉重点包括从法定资本制转变为授权资本制后的制度重构、取消资本金后的债权人保护制度、放宽制度的同时完善反收购措施等。《资本制度现代化与理念的冲突:社会需求与公司法理念博弈》关
《建筑业企业法务指南:建筑业企业风险控制实务》立足于建筑业企业法务人员工作需要,从企业建立、完善法务工作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从合同管理、项目经理管理、财务管理、诉讼案件处理、清欠与民工管理等层面系统介绍建筑业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技巧,穿插大量文书、制度范本和常用表格、函件模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是建筑企业企业法务工作的案头书,也为律师从事建筑也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尝试从法经济学、比较法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剖析商事组织的法律结构,并提出了一个解释商事组织法律结构的理论框架,并用之剖析了公司、信托与合伙企业的法律结构以及当前商事组织法面临的一些疑难问题,如法律人格、投资者权益的法律性质、税收负担等。
《英国现代公司法》共19章,约43万字,是对英国2006年公司法的深度解读。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对英国公司法的介绍和评论,而是进行深度的评析。其实有心之人完全可以通过在网上下载英国2006年公司法的原文法条进行了解,但是,在对英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前因后果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单纯浏览公司法条文,难免会出现误读。有鉴于此,本书通过对英国公司法各重要制度的历史脉络进行一一梳理,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英国公司法的相关制度,并以此深度了解2006年公司法的相关法律条文。
《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1:法律哲学和碎片思想》“法律哲学”和“碎片思想”两编,共十章。前者旨在透视公司法立法中的哲学元素,后者旨在整合公司法的学术方法。 本书第一部集中的这些章节虽非系统地延展公司法的哲学思考和学术方法,但却旨在提示一种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如何在法律文本构造和公司运作实践中,发现、提炼其整体的哲学方向和哲学立场。
神田秀树教授的《公司法的精神》一书是他诸多公司法专著中的一本,该书的视角独特,对公司法内容的取舍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公司法的核心内涵,并在娓娓道来中阐释着公司法的精神。
本书分为绪论和本论两部分,论述公司之发达、公司法之编制、公司法之参考书、公司之种类、公司之股东、两合公司之意义、股份有限公司之设立等内容。
《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1:法律哲学和碎片思想》“法律哲学”和“碎片思想”两编,共十章。前者旨在透视公司法立法中的哲学元素,后者旨在整合公司法的学术方法。 本书第一部集中的这些章节虽非系统地延展公司法的哲学思考和学术方法,但却旨在提示一种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如何在法律文本构造和公司运作实践中,发现、提炼其整体的哲学方向和哲学立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载,随着成功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相继隐退交权,财富传承渐入高峰期。如何守住艰辛创业所积累的财富,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成为困扰着第一代企业家们的难题。相比创造财富,守住财富更是一门耐人寻味、富有技术性和哲理性的学问。本书以企业治理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不仅揭示了在企业创设期、成长期、衰退期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和盲点,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警示风险,化解危机,从法律的视角为企业家及其继承者们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财富传承之路。
《公司法的失败:基础缺陷与进步可能》探究了传统公司法存在的基本缺陷以及进步空间,批判性地回顾了公司法的几个经典假设,并结合美国社会现实问题,解构传统公司法的失败之处。同时,《公司法的失败:基础缺陷与进步可能》在重述公司法几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司法改进之道。
公司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制度,对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自《公司法》实施以来,随着对于公司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深入理解,人们越来越重视运用相关法律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公司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和制作要点,正确使用相关法律文书,本书精选我国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常见常用的文书格式、参考样本或示范文本,并摘录相关法律条文,撰写应用指引和注意事项,以便读者充分理解使用,防范公司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是国家管治机制中非常重的制度。正因为这个原因,法律和政治及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韩非子、朱熹等人的学说常常融政治、法律、经济和教育于一体。英国18、19世纪的道行哲学业也体现了综合学科分析社会公共政策的特点。在这方面比较杰出的有斯密、穆勒和边沁。然而,近200年来的学科分类和专业化使得法律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变得疏远起来,这种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都非常突出。在中国,法律和其他学科的分离还有另外的制度和历史因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法律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的规范被扭曲得非常严重。尽管在过去的四五十年国外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受到来自其他学科的侵入,法律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分析也愈来愈深入,并且这种现象也正在中国发生,但是,法律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分析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