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法研究银行监管机构、银行、银行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随着金融产品的变化、创新而不断更新。无论进行何种更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护银行消费者权益是银行法不变的主旨,监管机构法、审慎监管法和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设计的。但是,法律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银行法存在着滞后性,对金融危机或多或少只能作出被动的反应,影响了其主旨的实现。本书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研究了银行法从理念和具体制度安排上如何减少滞后性,从而能够在程度上能动地应对银行失败。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审判与风险防范 总结审理中遇到的常见热点纠纷问题,对贷款办理、发放、监管和催收等环节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个人住房贷款审判与风险防范 着重从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提示贷款风险,分析风险成因,提出防范对策。 信用卡审判与风险防范 通过翔实的数据从多角度总结信用卡案件特点,探讨银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商誉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法律指引 精选收录了个人消费贷款最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为银行、监管机构及个人提供法律指引。
本书是20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法律学科,是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银行法学》由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组织编写,以银行法在我国当下的立法、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国际上的新近发展为依据,对银行法的基本理论和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法、银行监管法的主要制度和重要规则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解析,尤其对商业银行的法律制度做了较全面详细的论述。《银行法学》可用于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经济(金融)专业的银行法、金融法教学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务培训,也可以用作从事银行法实务的司法人员和律师的业务参考书。
《信托法专题研究》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托法的基本原理、信托法律关系的构造、信托制度在民商事领域的运用、公益信托的法律问题、信托公司的法律规制等专题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信托法强行性与任意性之界定、信托财产权在我国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信托公示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诉讼信托的正当性与立法构建、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标准、受托人违反信托的民事赔偿责任、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知识产权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环境信托、教育信托、公益信托监察人法律制度等问题。通过考察、评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托立法以及相关学术观点,对完善我溺的信托立法和信托法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供立法者、学术界与实务界参考。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银行法教学和研究的总结,体现了作者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与国内相关的教材和著作不同,本书全面讨论了银行私法和银行公法,包括银行与客户的存、贷合同,支付结算的法律关系,银行破产法,银行监管的国际法、区域法和国内法。本书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评析,系统阐述了银行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新银行立法存在的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银行业务法律合规风险分析与控制》修订版。近几年,一些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相继出台,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和转型发展等方面出现许多新变化,银行业务法律合规风险防控工作也积累了一些新经验,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为了及时反映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和工作成果,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对该书进行了全面修订,修改、合并了有关章节及相关内容,增加了银行理财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商业银行近年来开展的新业务内容,补充了银行业务法律合规风险控制工作新经验和新成果,力求使本书更加契合银行业务法律合规风险防控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本书对有关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
本书研究信用主要是从法学角度进行探讨的,但并不孤立地进行。本书既重视信用的法学层面的研究,又积极联系经济、社会层面进行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探讨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理论基础,掌握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借鉴国外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经验,洞悉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发展与启示;通过总结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情况,明晰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我国实现市场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法律化的对策,并分析实施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法律化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