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律师事务所是全国知名的刑事辩护大所。本书收录了部分京都刑辩律师的辩护词,辅以简要的案情介绍和辩护思路,能够全面展现京都刑辩律师对各类刑事案件的法理论证、辩护思路及辩护技巧,是刑事犯罪理论和律师辩护实务有机结合的文章集结,是广大刑事辩护律师学习刑事辩护、学习辩护词写作的实用性教材。
本文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上篇考察历史上几种典型刑事诉讼模式在代表性国家的演进,其中重点分析影响或制约它们形成、转型的深层次因素。下篇考察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与几次转型,并思考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前提和转型的方向,其中强调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实质性的转型,必须以改变规范权力的方式(实现法治语境)和建立体现非纯“功利观”的诉讼制度为前提。本文以探寻制约刑事诉讼模式演化的因素为核心,其中考察的联结点主要有历史背景、权力结构(如多元利益团)、生产方式、时代思潮、文化传统以及法律移植等。
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土地管理权:土地征收权、规划编制和执行权、土地使用许可权。其中,有的属于地方政府,有的依法属于相关职能部门。土地征收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权属于地方政府,而审批权则属于中央政府。土地使用许可权属于地方,但已越发部门化。中央在土地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人事任免、财政管理和监督体制上。其实,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博弈的根本原因,在于已经形成的地方利益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尤其在决策程序中还缺乏表达的途径和机会。地方利益既然不能在决策程序中有效表达,那么就会在执行程序中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导致在土地管理领域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纷纷扰扰。这就要求,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机制,改变权力授权方式,从地
本书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并用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交叉询问的概念、沿革、价值、功能以及权利基础等理论。考察了英、美、德、日交叉询问的立法规定、实务现状、学说争论,分析了交叉询问的顺序、范围、司法制度、道德、技巧等配套措施,研究了我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未来走向。本书重点对我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改革完善提出了有关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建立有助于我国刑事诉讼动作并确保刑事被告质政权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