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诉讼法专题/21世纪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用书》语言简明、体例清晰,系统介绍了中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书稿在结构上分为八个专题。主要内容包括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管辖制度、行政诉讼当事人、行政诉讼证据、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行政与民事争议交叉案件的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交叉案件的处理、行政赔偿诉讼。
本书在充分考虑当今国际经贸活动实务的基础上,从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角度出发,对该领域所适用的法律进行了系统的解说。该书除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学习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的教材外,也可以作为相关实务工作者的案头参考。
本书讲“禁令”,也尽量在内容上接近我比较熟行的外贸航运。但要讲得透也非要去涉及与禁令(不论是中间或最后禁令,尤其是Anton Piller禁令)关系最密切的侵犯知识产权、机密等方面。这迫使笔者(包括杨大明先生)硬着头皮去“廖化作先锋”。但这绝非是“蜀中无大将”,笔者肯定会有更高层次,更准确与更的中文书籍地在讨论这些专题。 本书主要讲“禁令”,大量详及了当今国际商海中嗜血、残酷与无情的“文明”斗争与杀戮手法。特别是,许多是这十几二十年的新手法,如Mareva禁令,Anton Piller禁令,Anti-suit禁令,等。而在Amti-suit禁令,也带出了国际上枪管辖的各种做法,令这方面的法律愈来愈复杂与重要。
当你翻开这本民法总论的教科书的时候,不论是图书馆还是书店里的法律书架上,以民法为名的书已经有很多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写作这样一本书呢?但是当你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本书与其他的民法书籍的不同,那就是我们对民法“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的追求,和对民法科学技术规则的探索和信守。
《国际商事仲裁法原理与案例教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践和我国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和特点、临时仲裁机构与常设仲裁机构、仲裁协议、可仲裁事项、仲裁庭的管辖权限、仲裁程序、临时性保全措施的发布与实施、仲裁证据及其认定、解决争议的适用法律,特别是商人习惯法及其适用的问题,以及仲裁裁决及其承认与执行,分析了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的国际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体例安排方面,在每一章、节之前至少都安排了一个引例,旨在通过这些案例讲述各章节所涉及的具体的法律原则。全书共引用了八十余案例,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案例都与中国有关。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以INCOTERMS2010和CISG为视角》由邓旭、陈晶莹主编,本书以解读《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各贸易术语的内容及其运用为重点,逐一解释了各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具体义务,并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具体阐述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运用各种贸易术语时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强调了国际货物买卖实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既可作为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企业、公司的实务工作者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等课程的参考读物。
《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通过对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探讨各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特色及其在建构与运行中所提出的诸多新的理论与法律问题,尤其通过对EU及NAFTA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私人诉权、管辖权、法庭之友等制度运行状况的考察,剖析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弊端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一系列重构方案和具体建议。本书注重规范性分析与实然性分析相结合,旨在从理论及实践角度探究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宏观发展方向和微观制度完善,以期对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研究》由王春婕著。
征信体系是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一般较薄弱,甚至缺失。征信体系反映了信贷市场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逆向选择是道德风险。信用报告的核心是它提供了个人和企业的还款历史信息,贷款人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更加准确地评判信用风险,从而 减少贷款审核时间,降低贷款成本。信用报告也加强了借款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因为借款人对一个机构的失信,将会导致其他机构拒他贷款。 本书是全面总结世界征信体系发展的情况的本书。它通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例子,介绍了征信影响金融市场的理论和实证经验。本书的分析表明,征信在预测潜在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信贷交易量。本书还介绍了征信业发展过程中公共政策的作用,包括了中央银行管理的公
本教材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学习国际商法课程。它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运用,书后还附有案例和阅读材料。本书内容包括:国际法与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与环境规则,争端解决,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运输,支付,税收等l3个部分。与前两版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1)新增加了20个案例;(2)增加了关于国际保险、WTO争端解决机制、关税表等方面的新材料;(3)脚注和参考资料亦有较大更新;(4)对国际贸易及跨国公司的运作有较多论述。
《行政法专论》是为学习行政法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编写的,其主要特色是:注重知识的层次性。本教材融知识性、思想性和方法性于一体,侧重于学生对本学科原理之原理、制度之精神、思维之方法的深刻感悟与体念。 写作体例的专题性。本教材采取专题性或模块式的编写体例,围绕一个个值得探讨、尚待深化的专题,展开对本学科一个个专业性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注前沿、强调个性。本教材各个专题的编写分别由来自各专题理论研究前沿,且对所承担专题已形成个人研究专长和学术特色的不同学者承担。
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发放条件下的各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状况。它不仅研究要素流动等微观行为,也研究汇率、国际收支、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等宏观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开放的经济来说,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更加现实、更加重要的经济学科。 鉴于具体研究对象不同,国际经济学又分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两个部分。近十几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现象新问题不短的涌现,也推动了这两个领域中研究的迅速发展。 在国际贸易领域,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国际贸易的传统认识。引入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等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不断出现的贸易新格局促使人们进一步去研究决定贸易基础的技术、地理、历史等因素。在政策方面,则相应出现了“战略贸易政策”和研究利益集团收入分
本书详细介绍了进口押汇、出口押汇、信托收据、国际保理、福费廷、提货担保、打包放款、票据贴现、托收押汇、出口退税、托管贷款以及其他几种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及法律风险的防范。辅之的案例分析更让业内人士能够如其境般地感受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的操作之要。 本书适于银行工作人员、相关企业界人士法官、律师参阅使用。
本教材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于实用实效和能力培养,从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好农村政策与法规,有利于更好地宣传、贯彻和落实农村政策与法规,有利于培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出发,精选了部分主要的农村政策与法规。 教材分三个部分11个单元,部分导论,是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概述;第二部分法规篇,主要介绍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规、农业生产经营法、合同法及农业承包合同;第三部分政策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农村改革发展政策、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农业投入和农业科技政策。 本教材主要作为农业类职业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农村管理干部和农民培训用教材。
国际经济法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以国际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09成员以来,对外经济交往发生了深刻变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发展,当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和发展最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既是现有国际经济规则的受益者,更是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参与制定者。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培养大量熟知国际规则的法律人才,是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法律学科,内容广泛且复杂,研究内容伴随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而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本书尽可能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国际经济法学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