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贸易救济与贸易保护主义 ·多哈回合双反规则谈判及竞争政策 ·欧盟和美国双反规则研究 ·中国应对欧盟和美国双典案例分析 ·反倾销与司法审查 ·WTO贸易救济争端及案例分析 ·中国在国际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跨国公司在对华反倾销中的角色 ·上世纪欧盟贸易制度和对华贸易政策 ·中国崛起与中国律师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本书主要研究WTO/TRIPs知识产权争端案例产生背景、诉讼过程,不仅包括中国作为一方当事人参与的争端程序,尤其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思路,明确其启动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的条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特别解析其提出异议的知识产权相关领域之制度、规则或行为,进而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明确区分符合WTO要求的领域和不符合WTO要求的领域,对前者进行合法性及合理性论证,对后者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及建议。以及,结合欧美国家在WTO争端解决中的做法、经验及教训,提出我国应对欧美针对知识产权执法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相应对策。
《清华法治论衡(第20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WTO(上)》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WTO”之上卷,旨在对全球化时代中国与WTO的关系进行系统反思和战略思考,其内容涵盖贸易、投资、航运、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主题涉及WTO的历史渊源、价值基础、治理结构、争端解决机制、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WTO中的角色和战略等诸多方面,具有全球性、战略性与前沿性。 《清华法治论衡(第20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WTO(上)》适合WTO及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参考,也适合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对外战略制定者阅读。
《WTO法律制度--以案说法(1双语教材)》编著者朱榄叶。编写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及教学经验,对专家组和/或上诉机构报告作了删节,每一个报告只保留对一个法律问题的分析内容,而以中文对案件所涉及的措施作概要介绍,以便于学生阅读理解。
《WTO法律制度——以案说法(2)》选择WTO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上诉机构报告,通过这些报告来了解WTO基本原则和实践。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上诉机构报告是研究WTO各项规定的资料。编写者朱榄叶根据多年的研究及教学经验,对专家组和/或上诉机构报告作了删节,每一个报告只保留对一个法律问题的分析内容,而以中文对案件所涉及的措施作概要介绍,以便于学生阅读理解。
自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指责又有所加剧,不仅通过双边层面向中国施加压力,而且通过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主导权,推动IMF执行董事会于2007年6月通过《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从而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对中国汇率调整施压的态势。贺小勇等编写的这本《WTO框架下知识产权争端法律问题研究——以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为视角》以IMF和WTO规则为基础,对这些法律问题做出了回应。
自WTO成立以来,补贴与反补贴领域的争端就层出不穷,成为涉案最多、问题最复杂的领域之一。究其原因,就是WTO对全球存在纷繁复杂的补贴所持根本态度:不干预各成员方政府提供补贴的正常职能,但同时也反对政府补贴造成国际贸易的扭曲影响;允许成员对他国政府的具有贸易扭曲影响的补贴采取救济措施,但同时也反对滥用这些救济措施造成的另一种不公平。 上述领域近年来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令人感叹掌握WTO补贴与反补贴法律与实践的不易。正是基于此点,笔者认为极有必要抓住进展对之进行全面的逻辑梳理与论证,以助于中国政府和企业充分掌握和运用之,对付2004年至今其他WTO成员掀起的对华反补贴强劲浪潮。
《WT0法律大辞典》是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编纂的系列丛书之一,由原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张玉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令良、华东政法学院法学院教授朱榄叶等相关领域学者负责编写和审校。辞典涵盖了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和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世贸组织相关协定和法律文件以及案例中的概念、术语等,具有较高和专业性和性。
所有的成文法,其适用都离不开法律解释。国际条约适用的法律解释被称为条约解释。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国际法适用的条约解释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两种方式:学理解释和官方解释。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条约解释出现了另一种全新的解释方法——“先例”解释方法。实践中,世界贸易组织条约既遵循条约解释的一般规则,又遵循“先例”对条约的涵义“剖析明白”。专家组、上诉机构已经裁定的案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条约解释需要遵循的“先例”。随着这个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发布案件的增多,“先例”在条约解释上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超过条约解释的理论和原则。这一特征,使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条约适用,成为国际条约适用的一个新生事物,也迫使世界贸易组织条约的研究和应用者,必须考虑采用这种全新的条约解释方法——“先例”解释法。本书阐释
WTO决策过程充斥着成员之间的实力博弈,对其的研究通常遵循的是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进路。本书以"规则导向"和"国际法治"为基本理念,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考察WTO决策机制,试图分析WTO决策机制的法律症结和法治化路径,是一种较新的尝试。WTO"协商一致"决策方式是一个比单纯投票表决更复杂、更广义的谈判交易机制,本书提炼出WTO谈判规则的问题,进而评析现存的谈判规则在参与度、透明度和效率等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对发展中成员的不利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WTO谈判集团的实践,分析其对改善WTO谈判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发展中成员目前能够有效参与WTO决策机制的工具;*后,探讨了中国有效参与WTO决策机制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和可行的建议。本书是国内目前尚少的研究WTO决策机制法律问题的专著。
本书主要分为四部分。 上篇对我国加入WTO十多年来的争端解决加以评论,对WTO涉华案件进行总体分析,试图通过图表等方式,回顾我国入世十多年来WTO争端解决实践,分析我国未来应对WTO争端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 中篇选择目前我国争端解决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即对《中国入世议定书》解释进行分析。该部分将《中国入世议定书》与其他新成员的入世法律文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分析《中国入世议定书》解释中的未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该部分对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般例外规则对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的适用问题加以研究。研究将对《中国入世议定书》解释中的目的解释问题、中国稀土案所涉的《中国入世议定书》解释“先例”处理角度加以深化。 下篇前瞻分析我国未来可能面对的若干WTO解释难题。《服务贸易总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