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行政法学的文集,全书在结构上按照行政法学的体系划分,有7个部分和1个附录。7个部分分别是基本背景、基本理论或者原则、行政组织、活动方式、对行政的监督、国家赔偿和行政程序,附录是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书中在内容上主要着眼于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性问题,并提供了有关德国行政法的历史延革、制度比较和国家职能变化的内容,使读者有可能在更广泛和更深刻的背景下理解德国行政法。
《家庭与隐私权》是“欧洲人权法院经典判例节选与分析”系列的第二卷。在技术发展带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迁徙,促进了前所未有的跨国移民现象。欧洲人权法院的多个案例显示,在考虑是否遣返移民时国家必须尊重当事人的家庭权利。而什么是“家庭”在今天也面临着概念更新的要求,传统的异性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正在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同性婚姻和收养、变性者和跨性者的权利、人工生殖技术带来的代孕等,这些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关注的公共议题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家庭”及其相关权利的意义。而隐私权更是在互联网、社交网站普遍应用的今天备受挑战。但隐私权的意义远远超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它甚至不存在一个清晰的边界。一切和人的自主性相关的事项都可纳入隐私权的范围,例如,对身体的自主权,是否接受某种医疗手段,对
《清末民初来华美国法律职业群体研究(1895-1928)》是中美关系史入物研究继美国传教士、外交官、税务司等群体后挖掘的又一新领域——法律职业群体研究,也是在近代法制史研究中以人物群体研究的视角来拓宽西法东渐的研究视野。《清末民初来华美国法律职业群体研究(1895-1928)》通过论述1895—1928年美国在华法律职业人所从事的法律教育、司法审判、诉讼代理、法律咨询等职业活动,以及他们建立远东美国律师协会以加强联系、提高业务、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努力,揭示了清末民初来华美国法律职业人作为一个整体,既是美国侵犯中国司法主权的一个缩影,又是美国对华进行文化教育渗透的一种体现,侧重于中国法律职业从无到有的近代化使命和当代中国走向法治的视角,对他们的法律活动所带来的法治模式、所体现的专业精神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对
司法行政一词,具有特定的含义。新中国的司法行政,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出现,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走过了一条漫长而不平坦的道路,终于迎来成就辉煌的今天。回顾60年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推动司法行政制度的完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