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法典》以体系严谨著称于世,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事法律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这也显著提高了入门的难度,尤其对于总则部分的学习,其抽象的概念、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方式等均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大障碍。本书是德国学生修读法律专业基础教科书之一,在德国广受欢迎。其所针对的是刚刚开始学习法律的大学生,因此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案例、案例解析概述以帮助初学者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书中亦包含许多基本概念的概括性、生动的介绍和阐述等内容,以减轻初学者学习法律的难度。本书是希望初步了解德国民法的读者或者准备去德国进一步学习法律和立志从事比较法研究的学生的入门读物。
《美国法律文库:漂移的证据法》对美国比较证据法进行研究,对于普通法证据制度的特征、型的审判法院进行考察,并讨论英美证据法中,那些可以通过当事人及其律师对法律程序的全面控制,来加以明确的特征等。
《哈扎尔辞典》“二十一世纪第1部小说”。哈扎尔是一个存在于拜占庭时代的王国,《哈扎尔辞典》一直记录这个曾经存在后又没落的王国的历史。这部《哈扎尔辞典》分为红书(基督教)、绿书(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黄书)三部分,综合了这三宗教各自记录下来的史实,并是以辞典的形式记录的。它不用时序处理,反而是字母的次序来记录,但毕竟它不是一本辞典,每个人名和事件等都记载了关于那个名字的故事及历史。从辞典反映的“资料”来看,三部书记录了三段时期的事件,成了一个3x3的matrix(3可能是三位一体的象征)。此书中的人物不停地转世,或者是来回时空的旅程,在一段三个人的关系里,两个人互相“托梦”,透过梦境,这些人穿梭时空。俄罗斯评论家萨维列沃依认为《哈扎尔辞典》使作者得以“跻身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科塔萨尔和埃科这样的当代文
在本书中,《合同法第二次重述》被简单地称为《第二次重述》,次《合同法重述》则被简单地称为《重述》或者次《重述》。引用案例时,通常紧接着在圆括号内进行介绍,其中有简短的摘录或者用来表明该案件与所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联的一段话。如果一个案例在同一小节中被引用多次,在后的引用会使用交叉援引的方法,让读者去参考次引用时所提供的信息。当然,在括号中所给出的材料仅仅是法院意见的一个提示,而法院意见本身是了解该案判决要旨的惟一稳妥的途径。本书没有注明一个案件是否被某个上诉法院拒绝审理,包括美国联邦法院拒绝发出调卷令(certiorai)的情形。
全书共分12章,由作者按照自己对刑法理论的理解“将自己的思考内容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一气写成”。本书的体系有别于传统的刑法教科书,不强调面面俱到,而是按照“何为刑法”(刑罚的目的、刑法的机能)、“犯罪论体系”、“犯罪构成要件的修正形式”(未遂犯、共犯)、“罪数”的体例来写作的。此外,本书重视判例对刑法理论的反哺作用,图书判例是“活生生的法律”;但又并非简单地引用判例,而是着力提炼判例的核心内容,明确判例的要点与旨趣,更强调对判例的分析与解读。本书不助于读者理解刑法理论,还有助于司法实务的运用。
本书是部基于全面、扎实的日文文献资料,系统、细致地梳理、介绍日本利益衡量论的专注,借此,既能总揽利益衡量论的全貌,把我利益衡量论的真义,又能窥见日本民法解释学的近代演变,对我国方兴未艾的民法解释学的讨论、建构,提供很多有意义的借鉴。
《刑事司法与证据法译丛: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欧洲法与美国法的比较视角》以德国法、欧盟法、美国法等法制区域的制度和经验为蓝本,对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主要是通信秘密自由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度而多学科的比较法考察。在内容上,涉及保护通信秘密的理由、通信秘密权的历史、通信秘密权的客体(包括权利结构、适用范围和保护范围)、通信秘密权的内容、通信秘密权的主体等重要范畴。《刑事司法与证据法译丛:电子通信中的隐私权欧洲法与美国法的比较视角》全面展示了德国法、欧盟法、美国法在基本权利理论和通信秘密权保护制度上的异同。
本书系《风暴眼》很新版(第十版)中译本,曾获得美国律师协会颁发的“银法锤奖”,是很受美国学生欢迎的优选法院著作。《风暴眼》准确、生动、真实地记述了优选法院的运作过程,从大法官的选任到案件的受理、从审理案件到撰写司法意见,详细展现优选法院运作的具体程序。每章开头,都有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做引子;行文之中,不时引用当事人的对话与回忆,既为自己的观点张目,又增添了文字的可读性。作者曾在优选法院做过一年多的实地研究,采访过大量当事人;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能够如导游一般,带领读者穿越历史与现实的迷宫,剥离优选法院的神秘光环,还司法神殿以平常。
本书以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读了日本股东大会制度,是作者长期留学研究日本公司法的结晶。其特点是,不限于对日本现行制度的平面介绍,而是更加注重从理论的角度以及相关制度生成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来立体解读,同时通过对日本学说、判例的解说,检讨分析股东大会各项制度之间的横向关系,对我国相关的立法、理论建设以及股东大会实务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为公司法研究者、司法工作者、法学专业学生深入理解股东大会制度以及日本公司法之作。
本书由五篇专题研究不同时期的俄罗斯民法典编纂的论文构成,分别涉及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尼古拉一世时期、亚历山大三世时期和苏维埃时期,几乎囊括了在仅两百年的俄罗斯现代化转型进程中所有最重要的(民)法典编纂活动。俄罗斯民法典编纂史是当前民法学界研究民法的焦点之一,作为世界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民法典的发展过程给了我们对民法历史发展重要的研究资料,作者从多方面多层次翻译研究历史上俄罗斯民法典的历次编纂,以期通过详实的调查研究,为我国的民法发展提供经验教训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启迪。总之,这是一部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理论价值的著作,颇值一读。
本书主要选取了德国“个体劳动法”领域15则具有重要意义的联邦劳动法院的判例,逐一翻译,并从争议涉及的问题出发对相关法律规定、学理讨论和司法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部分文章还讨论了德国经验对解决我国类似问题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