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法律方法论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个人进取,但我们近些年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团队的方式展开。这主要是因为,法律方法论这一学科涉及的面太宽泛,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在哲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解释学和法学方面齐头并进。法律方法论对中国学人来说是新兴的学科,如果没有一批人在做,只靠单打独斗很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很多思想包括对国外材料的解读,都需要一些人在争辩中达致理解。没有一个团队之间的相互鼓励,一个人很难说能走得很远。
本书拟在区分不同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读者对于学习英美法的现实需求,涵盖中英文两个部分,中文导论的部分将以精炼的语言综述或点评,展现相关章节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规则,并适当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具体规则的异同;英文部分则选取拥有代表性的原文判例,通过法官原汁原味的精彩阐述,展现相关法律规则的具体适用与发展。作为一本法律双语教材,它在语言风格上将会尽量讲求简单准确,以便读者能够结合判例法的原文语境迅速学习掌握一门英美法律学科。
《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是一部从法律体系、保护体系、管理体制三个层面,并从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方面,全面论述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专著。其内容不仅阐明美国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且论述美国知识产权法与贸易法、竞争法的互补关系,同时分析美国知识产权的靠前保护与靠前保护的适用关系。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与法律保护,并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下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因此,对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内容体系、实施机制和成功经验进行专项研究,对完善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的作者是孙南申。
《美国刑法中的犯罪论原理》是一部研究英美刑法学中犯罪成立条件理论的专著。作者在大量占有英文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美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判例为标本,对英美刑法中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观要件、辩护理由、不完整罪、特殊责任形式等犯罪论问题进行了客观、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具体内容包括犯罪客观要素、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犯罪心态、认识错误、正当化事由、可宽恕事由、警察圈套、未遂犯、共谋犯、教唆犯、严格责任、代理责任、法人责任等,反映了英美刑法学中犯罪要件原理的全貌。
本书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即“动产担保交易法”为内容。本书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展开。提出问题,这是本书章的主要任务。从根本上讲,尽管大陆法系概念法学决定,在质权和留置权之外发展非移转占有型动产担保物权可以弥补传统移转占有型动产担保物权对社会经济生活有效运转所造成的严重障碍,但其制度设计本身所引致的物权法制度内部的不和谐,也是十分明显的。如何剔除概念形式的羁绊,构建现代化商业社会所需要的动产担保法律制度,已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目前面临的法律难题。我国地区在此方面的立法实践,虽有其时代进步意义,但已为过眼烟云,实不足为效仿。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为始祖和代表的北美功能式动产担保权益立法,为大陆法系动产担保制度之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另一崭新思路。有关世界性经
《民商法学家(第9卷)·美国当代隐私权研究:美国隐私权的界定、类型、基础以及分析方法》内容新颖,理论前沿,案例丰富,适合民商法学界的专家、法官、律师及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师生阅读,对我国立法机关及司法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美国联邦法规定之刑事被告权利,早期只适用于联邦,州不受限制。;1960年代以后,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决,陆续将某些被告宪法权利规定适用于各州,要求各州必须一体适用。为正当化其判决,联邦最高法院展现磅礴弘之宪法人权理论,高瞻远瞩之刑事诉讼政策,辩论说理严谨细密。美国并无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真正代表美国刑事诉讼法的是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对于不熟悉英美法系的人士而言,这些判决冗长、零散、无体系,令人生畏却步,遑认登堂入室以窥其奥。本书有系统介绍美国刑事诉讼法,包括最高法院判决分析、联邦与州法的歧异、法规诠释与学界的批判与论述。
《清末民初来华美国法律职业群体研究(1895-1928)》是中美关系史入物研究继美国传教士、外交官、税务司等群体后挖掘的又一新领域——法律职业群体研究,也是在近代法制史研究中以人物群体研究的视角来拓宽西法东渐的研究视野。《清末民初来华美国法律职业群体研究(1895-1928)》通过论述1895—1928年美国在华法律职业人所从事的法律教育、司法审判、诉讼代理、法律咨询等职业活动,以及他们建立远东美国律师协会以加强联系、提高业务、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努力,揭示了清末民初来华美国法律职业人作为一个整体,既是美国侵犯中国司法主权的一个缩影,又是美国对华进行文化教育渗透的一种体现,侧重于中国法律职业从无到有的近代化使命和当代中国走向法治的视角,对他们的法律活动所带来的法治模式、所体现的专业精神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对
罕有国家能像美国这样,既拥有标志性的城市,也拥有巨大的自然保护区。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芝加哥、迈阿密、波士顿、纽约,这些繁华大都会都诞生于美国。其中,随便一座城市的名字都伴随着一百万种不同的文化。近观细考,美国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多样性:奥斯汀的电子乐盛况、萨凡纳宁静随和的战前风貌、充满自由精神的波特兰生态意识、旧金山壮观的海滨,还有那迷人的热爱爵士乐的新奥尔良。每一个城市都将其独特的风格融入到美国这一大拼图之中。
《原则与妥协》旨在为四百年来美国宪政的精神与实践提供一种大跨度的历史叙事,从“权力”“权利”及二者的“互动”着眼,讨论美国宪法原则的起源和变化,梳理其发展的动力与机制。作者提出,在不危及作为立国之本的核心原则的前提下,不同利益集团藉由谈判和“妥协”,在宪法的原则与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使之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这正是美国宪法的生命力所在。 本版新增20万字,集中于观察和探讨“911”之后十余年中美国宪政的新发展,既有因“金钱政治”和“种族政治”等传统问题出现的新挑战,也有反对恐怖主义的国家安全措施对公民自由造成的新影响,以及福利权、医保权和者平等婚姻权等数种“新公民权利”带来的新困境。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近十年来的研究与思考,为美国宪政史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