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 1787 年至 1887 年间的美国百年行政法史。讨论在 1787 年至 1801 年的联邦党时期如何架构财政和税收部门、设立总检察长、设立行政课责机制、在普通法背景下进行司法审查。在 1801 年至 1829 年的民主共和党时代,如何实施禁运行政和土地行政、建构相应的内部行政控制体系。记述了在 1829 年至 1861 年的杰克逊时代,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消解、公职轮替与行政组织的改革、蒸汽船规制的兴起。继而讨论了镀金时代的行政法、文官制度的兴起以及退役保障金裁决和禁邮令的实施。 本书让读者了解美国建国百年间行政和行政法的运作,揭示出一幅曾被遮蔽的美国公法史长卷。本书对我国行政法史、内部行政法、国家建构与行政法的研究亦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适合从事行政法学、宪法学、法学理论、政治学、美国史、美国法和美国研究工作的读者
周雅荣先生编著的这本《美国法律辞典(汉英双解)》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律和英语专业师生、律师、司法官员、翻译和研究工作者、涉外企业和驻美机构工作人员,以及赴美留学、创业和定居华人的参考工具书。内容包括学术性强的美国各门法律的术语,也涉及美国日常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用语。鉴于美国法律体系的渊源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特殊历史原因,本书还选编了若干主要在英国使用和存在于大陆法系内的法律词汇。全典共收词目及其相关词语一万五千条左右(包含缩略语等)。
艺术家的故事以生极落魄、死备哀荣的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 的生平为基础创作,融入了作者自身经历。 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对方在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我”在他成名后开始追溯与艺术家家曾经的来往与对方之后的人生经历。
美国的公司税法相当复杂,为多数美国法学院的必修课程,但并无统一的教材。《解密美国公司税法》用短短200页不到的文字,言简意赅地向人们展现出数十年美国公司税法的发展历史并围绕两党博弈变迁的图景,实属难得。 作者丹尼尔·沙维尔从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几个美国公司税法面临的现实威胁和未来财税法改革面临的改变的挑战。不仅指明美国公司税法在面对 一体化和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而且文风清晰简明且轻松活泼,睿智的观点和论证不时出现,深入浅出。 作者也为中国的税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指引:不仅仅是思考的方式,也包括学术如何分析政策、指导政策的思维框架。 《解密美国公司税法》看似论题较窄,实则涉及目前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关键问题,很具有现实意义。
200多年前,蛮荒大陆上的一群乡巴佬齐聚费城,为了制定世界上部宪法吵得不可开交。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阴云与曙光同在,妥协与原则共存,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磕磕绊绊通过的《联邦宪法》,日后会成为美国人的世俗《》,影响遍及世界。 现在看来,事情可能好就好在当时大家都没有什么宏伟理想和主张。理想是有的,但不宏伟;主张也是有的,但不。不宏伟,就能务实;不,就好商量。制宪代表的原则也很简单——以法治国,三权分立,保护公民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惟其简单,才是底线;也惟其简单,才可坚守。底线弄复杂了,就弄不清,也守不住。其实,一旦守住简单的底线,加上务实的态度,许多事情都好办了。
《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是一部运用“经济决定论”解释历史的主要著作,也是一部探讨美国宪法制定过程的性著作。 比尔德在书中仔细研究了美国开国元勋们制定宪法的动机和他们代表的经济利益,对于制宪过程中的矛盾斗争,也从经济决定论的角度,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概括。并且根据当时可能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对“动产”利益集团在制宪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做出了比较准确的描述,为研究美国宪法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入境美国被关过机场小黑屋;从巴尔港到基韦斯特,领略过美国南北40多度的温差,吃到过正宗的波士顿龙虾,不喜欢猫,却静静地拍了海明威故居的猫;从基韦斯特到洛杉矶,探访过休斯敦宇航中心,在荒凉的大西部有过600英里GPS信号缺失的体验……这是牟鹏在美国的生活。
本书收录了2010年10月5日通过的《1940年投资顾问法》修正案及截至2011年2月11日美国政府出版局官方网站公布的电子版《联邦规章汇编》(Code of Federal Requbation, CFR)所包含的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与规章。后者主要包括合称“《1940年投资顾问法》项下的规则与规章”的《联邦规章汇编》7编第275部分,以及第276部分与之相关的解释性文件和第279部分各种表格清单。
本书作为基础合同法教程,专门为美国的法学院学生编写,对美国合同法的基础学说和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本书还纳入了美国立法内容、大量的上诉审判例和合同法学术专论,并对涉及合同的国际公约在合适的地方进行了论述,为希望一窥美国合同法全貌的大陆法系法学学生、法学学者和法律执业人员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基础性资料。此外,本书对合同法教科书的体例安排进行了教育学上的探讨,并对初次接触合同法的法学院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证。这可为我国合同法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与教学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本书旁征博引,文献索引数量繁多且在书后有关键词索引,为极为宝贵的资源,是深入了解和学习美国合同法不可多得的辅助性资料。
《荒野的呼唤》是一部意味深长的小说。可以说是动物小说,讲述了伟大的狗的故事:巴克从生活优裕的南方被拐卖到北方,在恶劣的极地环境里学会生存,学会竞争与战斗,唤醒身体内古老的野性,最终成为狼群的一员。也可以说是探险小说,展示了阿拉斯加淘金者的生活,以及他们要面对的冰河、险滩、印第安人的猎杀等。还可以说是寓言小说,狗的世界处处呈现着人性,来自荒野的呼唤似乎是在背离文明,却又以最终的回归自然昭示着另一种也许更为深邃的文明。而读者能从中领略的,显然还有很多,比如:爱,忠诚,感恩,怒放的生命……
本书全面探讨了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的演变、发展及现状,并对当前美国有关这方面的争论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述。全书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的成果,并运用了丰富的案例,包括美国法院最近几年关于刑事诉讼的判例,通过案例深入阐述某义的概念,以便读者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法律原则。该书也很适合我国法学院校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比登天还难的控枪路--持枪权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研究》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部系统研究美国持枪权与第二修正案的专著。它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美国“枪文化”的形成与美国特有的“枪政治”,从宪政史的角度分析了第二修正案的形成与解释困境。 它的亮点是,围绕着美国联邦法院20O8年的“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案”和201O年的“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这两个里程碑式的案件,从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