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讲过一个小男孩遇见狼的故事。结局当然是小男孩逃脱了,但他事后一次又一次把遇见狼的事情讲给别人听。当他回忆、再度体验和表述遇见狼的过程及其情感经验——恐惧、颤栗、希望、绝望等,他才把这件事情真正引入了他的视野,他本人变得和这件事有了切身的关系。当然这样说,已经超出了托尔斯泰本人对这件事的解释,更像是陈家琪的说法。陈家琪编著的《沉默的视野》是新文艺随笔之一,《沉默的视野》用语言钩沉我们所经历的事情,
《中国破产法》集中展示了境外学者对中国破产法的研究。这些文章的主题,既涉及正在实施的2006年《企业破产法》,也涉及1906年《大清破产律》、1935年《破产法》、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等历史性文本。中国破产法的发展史,就是破产法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从1906年《大清破产律》到2006年《企业破产法》,中国破产法从无到有,走过波澜壮阔的一个世纪。在这百年转型中,中国破产法植根于外国破产法的经验,更扎根于中华大地,有坚持也有变动,接正统更接地气。本书作者或品评中国破产法的文本与体系,或臧否中国破产法的制度与现实,是者是之,非者非之,为我们提供一种“远观”中国破产法现代化的视角。这种视角,或许能够成为中国破产法现代化进程中的参照。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那么,当法律缺席的时候,正义还在不在?《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关于正义的十二堂课》作者保罗·罗宾逊教授考察了古往今来数十个真实存在的生动实例,试图告诉我们,若尖牙利爪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正义还有没有容身之地。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就美国社会面临的司法困境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与倡议。
本论文集收入了获得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征文一、二等奖的论文共20篇,选题价值大、问题意识强、研究方法得当、论证深入充分、建议有的参考价值,较好地展示了本次征文活动获奖成果的整体水平。
戴修瓒先生著述甚丰,《戴修瓒法学文集》收录之著作为:《刑事诉讼法释义》和《法权讨论委员会上海公馆会审公廨视察报告》。《刑事诉讼法释义》为上海法学编译出版社组织出版之“现行法律释义丛书”之一种。该书于1929年初版,之后多次再版。本次点校的版本是1933年3月的第六版。《法权讨论委员会上海公馆会审公廨视察报告》由戴修瓒先生主编,全文分段刊登于《法律周刊》1923年第5期至第13期。
《田园书:冯杰散文》收录了《对草的另一种阐释》、《树志拾遗》、《乡村黑白》、《中国麻雀现代通史》、《看我姥姥在乡村淋醋》、《惘然录》、《母亲常制的九种面食》、《素色·土布织就的民谣》、《另类河流》、《对北中原一匹马的描述》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