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努力,《 释义》(以下简称《释义》)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条例》是2000年《海关法》实施以来海关行政处罚工作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全体海关工作人员的智慧,认真学习和领会《条例》的原则和各项规定,是正确执行和实施的关键。修订小组的同志们根据立法原意,结合海关执法实践,编写了这本《释义》,详细介绍了《条例》的制定背景、条文内涵、适用条件和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我们相信,本书对于大家学习、理解、掌握和正确实施《条例》会有所裨益。 本书仅作为海关工作人员学习的参考,具体执法应当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准。
《经济刑法的法益研究》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办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博士论文项目,书稿以《经济刑法的法益研究》为题,提出法益在经济刑法中的角色和作用问题,系统梳理了法益理论在经济刑法领域的基础问题与具体展开,针对法益一元论和法益二元论两种不同的学理主张,详细分析了法益一元论与二元论的理论背景、理论主张,以及学术争论,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经济刑法中应当树立何种法益观,以及经济刑法法益的基本内涵、立场与功能对于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证据解释:庭审过程中科学证据的评价》是畅行于美国法学院的经典教材,其将统计学理论与证据解释及评价问题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出发展科学证据的途径——以似然率进行证据评价、以贝叶斯模型进行证据解释。译者准确地向国内读者再现了本书的全部内容,使广大学生及法律工作者能够通过本书的学习,对法庭科学证据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具体而言,其能够指导我们正确面对科学证据的不确定性,帮助法官及控辩双方当事人对证据进行正确的解读,找到统一的标准从而减少各方当事人对同一证据的不同认识。
《物权法释论》为张双根老师20多年物权法领域代表作的集合,既反映了作者在物权法领域多年精耕细作的功力,也详细记录和体现了中国物权法的发展历程和脉络,为本领域难得的学习研究参考资料。
本书为纪念中国民法百年,收录《大清民律草案》和《民国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及“伪满洲国民法”,借以讨论中国民法百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给中国当代民法发展提供借鉴。
本书以光的电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其内容涉及干涉和衍射的基本原理、光学薄膜、光的相干性理论、傅里叶光学和晶体光学。 本书理论分析深刻,内容涉及面广,可供需要深入学习经典和近代光学知识的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高年级本科生选用,对需要系统学习光学理论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社会进化,事业万端;匪惟其范围有大小之分,而且其经营亦有难易之别。同一事也,有一人之力不能经营之,集数人之力,则能经营之矣。此无他,孤掌难鸣,众擎易举,一人之智能弱,资财薄,所成就亦有限;而数人之智能强,资财厚,所成就亦无穷也。
无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对国际及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建立、交易程序及典型实例进行考察分析,对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批判地借鉴和吸收我国古代、近代和外国刑法典中的立法经验和思想观点,参考已有的理论成果,对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基本理论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力求能够为司法实务提供参考或者指导。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文将主要采用以下不同的研究方法:一是历史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古代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古代对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立法状况与立法特点,并从中可以借鉴一些对现实立法和司法具有价值的法律经验。二是比较的方法。利用比较的方法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进行研究,有利于开拓研究的视野,增进对他国(地区)关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方面立法规定的了解和掌握,并从中剖析是非优劣,评述利弊得失,吸取域外法律文化的精华,从而更好地获得对司法
本书借鉴民法在调整商品关系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分析比较当代两大法系中一些国家的学说和法例,按照传统民法总则的体例,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民事活动和民法规范中的共通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民法的体例、传统民法总则的由来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民法的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民法总则的各项具体制度,都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此次再版,根据我国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并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合同法、企业破产法、合伙企业法、物权法等)对本书作出了较大修正和补充。本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4年3月,新的《公司法修正案》(2013年12月修订)实施。修正后的《公司法》面向社会需求,却与《公司法》“资本制度理念”相悖。新法采取的“取消资本金”等做法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满足了社会设立更多公司的需求,但是在整体制度设计上,新法却并未考虑需同时完善保护债权人等相关配套制度。《资本制度现代化与理念的冲突:社会需求与公司法理念博弈》以该修正案为契机,系统探讨了资本制度理念,从学理上分析了资本制度导向需求的可行性,尤其提出了在制度重构中应考虑的事后制度救济模式等,以期为今后《公司法》之进一步完善奉出绵薄之力。所涉重点包括从法定资本制转变为授权资本制后的制度重构、取消资本金后的债权人保护制度、放宽制度的同时完善反收购措施等。《资本制度现代化与理念的冲突:社会需求与公司法理念博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