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示了在国际政治中,权力是如何日益为私人利益而不是由政府所行使的。1994年,WTO正式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它要求政府应当如何去规制知识产权保护。本书认为TRIPs是12名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游说的结果,他们希望用国际法来影响和保护他们的市场。本书考查了导致TRIPs产生的政治因素、其实施前七年的情况和面对危机时其在政治上受到的强烈抵制。关注于全球资本主义、观念和经济胁迫,这本著作阐明了TRIPs背后的政治活动和其产生之后的争论。对私人利益影响政府决策和全球经济形成的研究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是一部少有的、在民法学方面有真知灼见面非人亦云的作品。 全书汇集作者沉淀多年的研究成果32篇,每篇既独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系统地表达出作者关于民法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本书对中国民法理论的研究以至民法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软件著作权判例(第7辑)》收录了近千个自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具有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结案的具有典型性的知识产权案例。本丛书不仅对具体案例的一审、二审,甚至再审的裁判文书进行了全面梳理,而且提炼出每个案件的关键词、争议焦点,将每个案例立体化地呈现给读者。每个案例由12个部分组成,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案由、关键词、涉案法条、争议焦点、审判结论、起诉及答辩、事实认定、一审判决及理由、上诉理由、二审查明事实、二审判决及理由,便于读者进一步研究、利用。《软件著作权判例(第7辑)》是软件著作权判例卷。
《劳动争议裁诉标准与规范(第二版)》,本书是《劳动争议裁诉标准与规范》的第二版。版于2011年问世,并荣获了首届“首都法学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本书出版后,劳动法领域立法频繁:2011年,《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劳动合同法》;2013年,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这些规范性文件对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必然产生新的影响,也直接导致本书版中的诸多内容需要更新和替换。第二版在内容上的增删修改超过
家事法的研究需要紧密地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相结合,而社会关系复杂多样的变化也赋予家事法以全新的视野与课题。多元化的社会关系冲击着两性平等、婚姻观念、亲子关系、家庭伦理。本着对家事法的高度关注,台湾学者邓学仁、林昀娴,大陆学者王歌雅、王洪在本期分别就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暴力案件与家庭自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
本书采用主题设问的方式, 试图用聊天式的语言漫谈创新主体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场景下的知识产权问题, 包括基础概念、专利申请前后的注意事项、研发中的信息利用、成果转移转化许可、职务发明、纠纷处理、合作中的注意事项、风险管理等, 通过“主题问答对话” 作一次较全面的科普, 供读者查询。
《民法总论》共四编十五章五十一节,从德国民法理论框架出发,梳理和探讨了民法基础理论的各个脉络和枝节。阅读本书,至少可以有一个象限、两个维度。 一个象限,即法律解释学的象限。法学乃是规范科学而非事实科学,法律解释旨在意义理解而非确证事实。规范性解释科学意味着,意义理解绝非主体对客体的单向观察,而是双向的主体间性交流,是彼此的视域融合;同时意味着,在解释之前,法律规范并不存在有待解释者去"发现"的自在意义,解释本身就是创造规范意义的活动。 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的维度。始于德国法,但并不止于德国法。本书系统对比了德、日、法、中(包括台湾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法律现实规定。一个是时间的维度。本书从20世纪50年代的出版物开始,悉心整理中外各学者观点,从观点、规定
《民法总论》共四编十五章五十一节,从德国民法理论框架出发,梳理和探讨了民法基础理论的各个脉络和枝节。阅读本书,至少可以有一个象限、两个维度。 一个象限,即法律解释学的象限。法学乃是规范科学而非事实科学,法律解释旨在意义理解而非确证事实。规范性解释科学意味着,意义理解绝非主体对客体的单向观察,而是双向的主体间性交流,是彼此的视域融合;同时意味着,在解释之前,法律规范并不存在有待解释者去"发现"的自在意义,解释本身就是创造规范意义的活动。 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的维度。始于德国法,但并不止于德国法。本书系统对比了德、日、法、中(包括台湾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法律现实规定。一个是时间的维度。本书从20世纪50年代的出版物开始,悉心整理中外各学者观点,从观点、规定
《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责任编》对 《民法典》第七编 “侵权责任”10章95个条文进行了逐条释义和适量评论,涉及侵权责任编的一般规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和各种具体侵权责任等,以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包括本条主旨、核心概念、条文详解、相关规定、法律适用中的要点等内容。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来参加《侵权责任法》和《民法典》各编的全程起草工作以及深度关注、跟踪相关司法实践,而积累的详实资料和心得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读者对各条文的立法背景和立法精神有深入的理解,更好地准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法律原则与具体规定。
本书针对我国道路交通道路事故责任的现状,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正在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进行系统探讨,涉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责任形态、归责原则、责任主体、损害赔偿等内容。
本书分为专利诉讼、专利无效、专利许可、专利交易、专利申请与涉知识产权的合同起草与审核六个部分,书中涵盖了专利相关的主要实务内容,同时还包括了典型案例解读以及相关法条梳理等内容。本书以专利实务为核心主题,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建议,对专利实务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意见。
契约在早期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被认为仅仅处于次要地位。而本书所要展示的,则是契约在这一时期各种日常人际关系与交易构建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当下学者而言,契约对日常经济活动中诸多细节所留下的记录具有重大价值。 曾小萍、欧中坦、加德拉编著的《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的文章对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法律制度,特别是与契约和财产紧密相关的那些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就这些制度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运转有清晰的阐述。汲取对古老文档资料的新近研究成果,契约嵌入中国社会与经济生活,并在商品化的扩散中发挥了作用。其中,有两篇文章的命题涉及广泛:一篇是曾小萍力证强大的财产权利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传统;另一篇是欧中坦结合美国法学知识,针对中国比较研究框架的
《专利代理人执业培训系列·专利申请代理实务:电学分册》由从业经验丰富的专利代理人和资深审查员共同编写,针对专利申请电学领域的专利代理和专利审查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和常见问题,从相关重要法条解释、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流程、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配置了丰富的案例。对读者而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全面提升。 读者对象:专利代理行业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从事专利工作的人员。
《专利代理人执业培训系列·专利申请代理实务:电学分册》由从业经验丰富的专利代理人和资深审查员共同编写,针对专利申请电学领域的专利代理和专利审查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和常见问题,从相关重要法条解释、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流程、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配置了丰富的案例。对读者而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全面提升。 读者对象:专利代理行业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从事专利工作的人员。
法的生命在于适用,但是法律在立法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的发展也会对法的适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法非经解释不能适用。从特定的角度思考,法律适用实际上就是法律的适用者将法律文本进行解释使其作用于个案作出裁判的过程。在民法的适用中对民法进行正确的解释,是法官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公众对正义的期盼。本书通过对民法解释的历史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了民法解释的意义,对民法解释的特征、对象、界限的探究,对民法解释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对于法官在裁判民事案件中熟练地运用民法条文对个案进行裁判,并且通过对民法条文的解释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弥补民事法律规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缝隙,消除民事法律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快速发展产生的滞后性和不周延性,从而引导和促进民法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可以起到积极的
本书系统梳理了债法的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分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总论阐述了债的基本概念及债的效力、保全、变更与移转、消灭等基本原理;分论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具体论述了债法中的主要法律制度,即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缔约上过失与单方允诺等。内容安排体现了体系性与实用性、针对性与通用性、应用性与理论性、知识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全书语言特色鲜明,论述流畅,取舍精当,是法硕教材中的精品,也是目前有关债法研究的重要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