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民法总则 郑玉波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郑玉波 著 /2003-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民法为私法之基本法,而民法总则又为民法之基本部分,举凡私法上之原理原则,如私权之主体--人、私权之客体--物、及私权之变动--行为等基本问题,胥在于斯,帮习法者必以民总为始,而用法者亦必以民总为重。 本书以我民法总则编为主要之论究对象,除对于上述之基本问题,均分别予以剖述外,并轩重于下列二端:

    • ¥280 ¥570 折扣:4.9折
    • 家产继承史论【正版】
    •   ( 0 条评论 )
    • 邢铁 著 /2012-12-01/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家产继承史论(修订本)》没有按朝代顺序考察,而是根据家产继承方式的具体内容划分为七章。章和最后一章分别探讨家产继承方式的形成过程和补充方式,中间的五章考察了五个问题:诸子平均析产方式、妇女的家产继承权、立嗣继承方式、遗嘱继承方式和工商家庭的继承方式,最后在结语处简要分析了一下家产继承方式的影响。试图通过这七章、主要是中间五章的考察,把我国传统的家产继承方式体系勾勒出来。

    • ¥249 ¥578 折扣:4.3折
    • 不动产登记原因体系【正版】
    •   ( 0 条评论 )
    • 肖攀,郭威 /2018-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让两个舶来的新术语——“不动产单元”、“登记原因”逐步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不动产单元是技术链条上的枢纽,不动产登记原因是制度链条上的枢纽。不动产单元作为物的特定化、物权关系明晰化的一种法定方式,随着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的出台,已为人熟知。 登记原因作为启动不动产登记的具体事由和确定、审查登记申请材料的关键,则显得较为陌生。 不动产登记原因体系具有极强的制度价值:一是有助于构建不动产登记思维体系;二是有助于登记机构快速有效开展登记审核(我国实行趋向实质审查的登记模式;没有建立起登记审核替代机制);三是有助于明晰不动产权利的变化过程。 “登记能力—登记类型—登记原因(证明文件)—登记审核”是蕴含于长期的登记实践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本书以这种思维方

    • ¥340 ¥760 折扣:4.5折
    • 标准必要专利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正版】
    •   ( 0 条评论 )
    • 李煜 著 /2018-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标准必要专利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研究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法规制,从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交叉领域展开研究,在对美国、欧盟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反垄断审查和司法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对标准必要专利的一般反垄断分析方法和具体认定标准,并结合垄断行为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提出制定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指南等规制方法。

    • ¥471 ¥1022 折扣:4.6折
    • 民法基本理论若干问题【正版】
    •   ( 0 条评论 )
    • 李锡鹤 /2007-04-01/ 人民出版社
    • “这是一部少有的、在民法学方面有真知灼见面非人亦云的作品。 全书汇集作者沉淀多年的研究成果32篇,每篇既独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系统地表达出作者关于民法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本书对中国民法理论的研究以至民法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 ¥207 ¥494 折扣:4.2折
    •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理论与实务研究 胡充寒 著 法律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胡充寒 著 /2010-05-01/ 法律出版社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逐渐认识自然规律并逐渐实现自己的设想、构思,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自由和舒适。在这过程中人类不知不觉都在进行着设计,当人类的历史进入工业社会时,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就是今天被人们所称的工业设计,在我国被称为外观设计。 相对于整个法律制度而言,知识产权制度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其内容不断丰富,规则不断完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多样性。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并列为我国专利法保护的专利类型。随着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已居于世界一位。这彰显出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的外观设计保护水平在不断提高。 然而,尽管我

    • ¥210 ¥517.37 折扣:4.1折
    •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理论与实务研究【正版】
    •   ( 0 条评论 )
    • 胡充寒 著 /2010-05-01/ 法律出版社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逐渐认识自然规律并逐渐实现自己的设想、构思,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自由和舒适。在这过程中人类不知不觉都在进行着设计,当人类的历史进入工业社会时,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就是今天被人们所称的工业设计,在我国被称为外观设计。 相对于整个法律制度而言,知识产权制度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其内容不断丰富,规则不断完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多样性。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并列为我国专利法保护的专利类型。随着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已居于世界一位。这彰显出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的外观设计保护水平在不断提高。 然而,尽管我

    • ¥436 ¥952 折扣:4.6折
    • 侵权责任分担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数人分担的一般理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王竹 著 /2009-12-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我国现行的侵权法理论主体是侵权责任构成制度,典型的理论结构是以归责原则为统领,构成要件体系为核心,研究侵权责任构成相关话题。而受害人过错与数人侵权责任这两项制度,在理论结构上都是通过比较过错和原因力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损害赔偿责任分担比例,与侵权责任构成制度的理论结构有所不同。矫正正义只能解释侵权责任构成现象,但不能单独解释侵权责任分担现象。应该以分配正义作为统一的伦理基础,整合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确立与侵权责任构成制度并立的侵权责任分担制度。

    • ¥204 ¥488 折扣:4.2折
    •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手册 王晋刚 刘旭明 知识产权出版社【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王晋刚,刘旭明 著 /2014-05-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手册》在介绍和分析专利风险管理原则、流程、机制的基础上,从企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实际需要出发,详细列举了企业日常管理中可能遇到的100多种专利风险,并一一作了详细的分析介绍,有的还列举了专利管理中的经典案例予以说明。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手册》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积极应对日常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保障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 ¥253.33 ¥516.66 折扣:4.9折
    • 不当得利 (英)博克斯 著,刘桥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英)博克斯 著,刘桥 译 /2012-07-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不当得利》是一部关于不当得利法的结构严谨、论证透彻且简明扼要的著作,也是部坚持英格兰法应实现由返还到不当得利、由回应到事件的转换的著作。它通过五个简单的问题构建起该领域的现代法律制度,即:被告人是否获利?若是,原告损失为何?紧接着,该获利是否不当?第四个问题则是原告据此享有何种权利?被告是否具有抗辩事由则构成待考察的第五个问题。在皮特·博克斯(PeterBlrks)因癌症逝世的前夕,他仍然坚持进行着《不当得利》第二版的修订。这部著作代表了一位的学者就这一问题的思考。

    • ¥285 ¥580 折扣:4.9折
    • 虚拟财产权研究【正版】
    •   ( 0 条评论 )
    • 林旭霞 著 /2010-04-01/ 法律出版社
    • 虚拟财产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环境中的财产形态,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具有独立价值和可独占性的财产利益。虚拟财产的典型类型有:虚拟物、虚拟无形财产、虚拟“集合物”。本课题以虚拟物即狭义的虚拟财产为研究中心。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存在天然的联系,且虚拟财产具备表征财产权利客体的共性特征——稀缺性、价值性、排他性,因此,尽管虚拟财产也有其特殊的表征,其仍应被纳入现实法律体系,以得到现实法律的调整。现代意义上的“物”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属性之物和价值形态之物。自然属性之物依传统的对物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虚拟物”是存在于网络空间,且只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以识别和控制的具备特定性和独立性的物,它是新类型的无体之物。采“物权、债权二元体系”为财产权基本构造仍然是大陆法系

    • ¥200 ¥480 折扣:4.2折
    • 侵权责任分担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数人分担的一般理论【正版】
    •   ( 0 条评论 )
    • 王竹 著 /2009-12-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我国现行的侵权法理论主体是侵权责任构成制度,典型的理论结构是以归责原则为统领,构成要件体系为核心,研究侵权责任构成相关话题。而受害人过错与数人侵权责任这两项制度,在理论结构上都是通过比较过错和原因力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损害赔偿责任分担比例,与侵权责任构成制度的理论结构有所不同。矫正正义只能解释侵权责任构成现象,但不能单独解释侵权责任分担现象。应该以分配正义作为统一的伦理基础,整合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确立与侵权责任构成制度并立的侵权责任分担制度。

    • ¥204 ¥488 折扣:4.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