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译丛·法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规范推理的基础工具》旨在向那些渴望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和数学技巧的读者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引,同时就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作出结构性阐释。《法律经济学译丛·法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规范推理的基础工具》对经济学分析与道德哲学、政治理论、平等主义以及其他方法论等法律经济学原理进行了整体介绍,同时描述了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细节,例如模型构建、衍生工具、微分方程、统计检验以及计算机程序运用等。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实用的著作。
航运金融主要包括船舶融资、航运保险和再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领域,每个领域含有数十种金融产品。有鉴于此,林江编著的《航运金融法律概论》分为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三篇,每篇选取相关领域内主要航运金融产品予以解析,重点关注产品的架构、所涉当事方、当事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所涉合同及合同中规定当事方权利义务的主要条款。《航运金融法律概论》所选材料,特别是每类航运金融产品所涉合同均来自作者的实践,在外航运金融界中被广泛运用。这些实务材料与对每种航运金融产品的介绍和阐述,使得本书较好地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见证了税收和国库的丰盈。目前,两税合并的立法已经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已经颁布,《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和个税起征点的再次修改浮出水面,增值税的改革正在试点推进,专家起草的《税收通则法》版本已经数易其稿,燃油税和物业税的开征呼之欲出,企业和税务机关对税法律师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公民和企业对税法律师的需求正日益增长,税法实践正在为税法律师的活动和税法学的繁荣拓展出无穷空间,税法实践和理论场域正日渐丰富、宏阔。税法律师能否成为站在法律服务最前沿的、赢得社会普遍尊重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员和专业力量,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回答。今天,在这个精神和意义被物质主义和利益衡量无情挤压的时代,在这个律师存在的原初意义逐渐退隐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税法律师以纳税人权利守
经济分析法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法律问题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立足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运用微观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创新及未来发展。经济分析法学是法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跨学科领域,也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法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代表了法学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和法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渗透的重大新成就。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已经组织翻译出版了URC522的中英文本。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规则,我们接着翻译了本书。本书包含的对URC522每条规则的评注,反映了起草该规则的ICC工作组当时的起草意图,可作为对规则理解的参考,但并不能取代规则本身,也不能规则做任何修订。
本书作者旨在将反垄断法的理论证成及其经验检验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本书的特点是将法经济学方法贯彻到反垄断法各主要领域,对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规制对象、规制模式、规制原则等基本范畴进行了理论上的证成或建构,从而揭示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作者还在反垄断法各具体制度的分析中,着重考察了美国这个反垄断司法最为普遍、反垄断法经济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具体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反垄断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成果。此外,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力图做到经济学方法与法学方法的综合、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的综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综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我国正在加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07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要设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机构,增强金融企业、存款人的风险意识,防范道德风险,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必要且紧迫的任务。为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我们特将部分国家存款保险立法资料集结整理,编纂成册,为系统研究存款保险法律问题提供帮助。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专业人士研究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和处置以及存款保险在我国的有效实施提供研究资料,同时也可供对存款保险制度有兴趣的人士参考。
《劳动仲裁、诉讼法律全书(实用版)》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各类法律文件为主线,突出“实用”的特色,穿插重点法律导读、重点条文解读、重要文件解读、实用文书、实用图表、地方审判政策等内容,以期为本领域相关读者提供最为全面、实用的法律信息。
商业组织及经营活动日新月异,法制宜配合市场脉动与时俱进,是以研习公司法应具备科技整合背景及跨领域分析观点。本书引介现代公司法学,如经济分析观点、财务及会计基础理论等,并探讨公司法与民法及证券交易的法交错之问题,诚为导引学子一窥公司法门径之教科书。作者兼具实务与理论背景,以参与公司法制运作之心得,突破传统局限于法条与体系诠释之框架。除文献评释及实务争点之厘清外,本书针对民事责任追诉、董监事与经理人权责、资本制度、公司治理、企业并购、企业集团等实务上重要议题,多所着墨,亦属实务界不可或缺之工具书。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904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地理标志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地理标志商标对当地就业、居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超过30%。 本书对权利人和地方政府正确认识地理标志商标的法律内涵和权利使用有着重要借鉴,对司法和行政机关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维权工作,严厉打击地理标志商标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提供了必要参考,对我国地理标志商标法律研究将是重要推动。本书聚焦13个有关地理标志商标授权确权、侵权保护的热点问题,以33个典型判例为依托,全文引用司法判决书,真实呈现权利人、商标局和商评委的观点,画龙点睛的法官评述,认真梳理法院观点和审判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