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以对现代性的反思作为论述基点,在法治的视野下对罪刑法定本上化的意义进行追问。通过考察罪刑法定的现代背景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语境,并由此展开其在本土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揭示,罪刑法定自由保障功能在我国的实现,面临着语境层面、观念层面与规范层面的多重障碍。作为刑事领域自由之技术,罪刑法定本质上是一个宪政问题。罪刑法定本土化的真正实现,必定依赖于宪政秩序的建立,同时也须凭靠包括犯罪构成体系与判例制度在内的具体制度技术的支撑。
讨论了故意及过失、“行为”的概念、诈欺等财产犯罪,不作为犯与客观归责、容许风险、不法意识与犯罪结构、滥用商标行为之刑事责任、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等专题。作者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深入思考,提出对既有通说的批判,以求用诚实的批判和探讨。寻求真正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方法上,作者认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是对生活利益的追求。法律问题的形成,事实上来自利益的冲突。因此,形成刑法命题的原则,即在于如何透过刑法上的命题来帮助人有效、经济而且衡平地得到所要的利益,并且拒绝付出没有意义的成本。
本书从刑事审判的角度谈刑法适用,有以下特点。其一,紧扣刑法适用要点解析刑事审判疑难问题。本书归纳出刑法总则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产生认识分歧的30个审判要点,将每个审判要点分为若干个子问题,提炼出99条裁判规则,然后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其二,结合刑事审判典型案例论证法律适用。本书结合75个刑事审判典型案例论证法律规范适用,以法判案、以案释法。其三,以法官思维解释刑法适用。本书以法官为视角对案情进行研判,再现法官裁判案件的思维过程。
本书依据刑法分则条文的顺序,采用逐个罪名解释的方式展开,每个罪名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一、法律规定。引用刑法条文的规定。 二、罪名详解。对该罪名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件进行诠释。 三、实务疑难问题。主要讲解司法认定中应当注意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既遂与未遂等与定罪有关的问题。 四、情节与量刑。主要阐述量刑情节的认定及刑罚轻重的适用问题。 五、法律链接。收录涉及该罪名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 本书不仅是广大刑事司法工作人员的案头工具用书,也是广大律师、法学教学人员以及法学院系学生的有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