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反映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以及近年来新出台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并总结我们教学科研成果及借鉴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本书能正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以为广大读者学习、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提供较大的帮助。本书可供法学专业学生、行政法教研人员及实务工作者等使用。
刑事裁判是一个法律问题,而裁判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刑事裁判的运行涉及心理学与法学两个领域,是法律心理学研究的合适议题。本文正是以法学与心理学的双重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在心理学的视野中,刑事裁判思维仅仅是法官处理刑事案件的一个心理加工通道而已,案件事实与法律从人口处进去,经过思维通道的加工,最后输出裁决。所以,研究刑事裁判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加工通道”,并考察“事实”与“规范”在加工通道中是否能够保持原貌。 从法律的视野看,法官裁判的任务就是作出裁决,并且保证裁决具有正当性与可预期(客观)性。作出裁决的过程在心理学家看来就是法官“发现”一个案件答案的过程,发现答案的过程如同科学研究中提出假设的过程,在科学研究中要想让假设成立必须经过验证,同理,要想保证案件的“答案”必须经
由人民法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有关诉讼法专家编写。以我国现行执行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为指导+结合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执行经典理论与通行做法,分20个专题对民事执行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与研究。、 根据我国执行法律制度的发展要求和现行执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要求,总结性研究了执行实践中的诸多创新性举措,并从制度与规则层面上开展了新的理论探讨,既反映了我国民事执行法的成熟理论,又反映了执行实践中重大疑难问题的创新见解。 广大执行人员、律师、执行当事人、法律院校师生研究与适用我国现行执行法律规范的重要借鉴参考工具书。
基层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法庭在我国人民法院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基层人民洁柔守所审理的各类案件,占全国法院的80%,而期中人民法庭所审理的各类案件,占全国一审案件总数的40%以上,特别是民商事案件,因此,可以说,基层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法庭对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对提升全国法院案件审理的质量,提高公正司法的影响力,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着重要的作用。
行政诉讼无非涉及审判程序、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三个基本方面。《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与原告资格》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与法律适用》两书正是按照这种结构安排的。前者对审判程序未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只是对当前争议问题较多、情况较为复杂的行政行为可诉性及原告资格两大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涉及世贸组织规则的司法审查问题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行政审判的新领域,本书结合有关司法解释,对此作出了专题研究;本书还对当前审理行政许可案件等广受关注的审判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考虑到现有行政诉讼著作对行政诉讼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论述较少,或者对实践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后者紧密结合审判实际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
《抗诉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厘清抗诉制度的概念、价值、理论基础等基本理论入手,回顾了我国抗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对刑事抗诉、民事抗诉、行政抗诉这抗诉制度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并就抗诉制度的发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路。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抗诉论》的特色。
《刑事诉讼原理》是邓子滨研究员独力完成的体系化、原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学专著。作者结合二十五年兼职律师的执业经历,以细致的观察、流畅的笔触、清丽的思想,写出心目中理想的刑事诉讼。既是作者向导师陈兴良先生呈正的致敬之作,也是为了完成作者个人的一次思想实验,这一实验以对程序正义的信仰为支撑。 作者不屈不挠地相信,程序正义是自由的最后堡垒和坚实盾牌,没有程序,自由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引鉴世所公认的程序理念及其规则,并真诚践行,才是走向诉讼文明的必由之路。
《新刑事诉讼法配套规则与裁判要点适用全书》是以条文为核心的实用办案工具书,共分为四部分:部分以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为主线,对照1996年刑事诉讼法逐条对修改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各条适用中的相关配套规则予以一一明列,还对典型的裁判要点予以汇总,分别列于相应的主体法条文之下并统编制成附录,便于刑事司法工作者查找类似案例,以便指导实践中类似案件的办理;第二、三部分为刑事诉讼相关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汇总,便于刑事司法工作者、学者办案、学习、研究时查询相关法律依据;第四部分为1996年刑事诉讼法全文以及新近废止的相关文件目录,并将此部分文件全文收录光盘以便读者查询。
本书精心甄选了形式、表述、内容均佳的,处理纠纷类型涉及建设工程、委托代理、股权转让、特许加盟、租赁、保险、承包经营等领域的30篇仲裁裁决书。根据裁决书的写作风格和zui突出的闪光点,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n1.孜孜不懈——严谨构思,规范写作; n2.水无常形——灵活思辨,巧妙运筹; n3.举重若轻——深谙法理,善用法条; n4.精益求精——遵循惯例,专业判断。 n这些精选的仲裁裁决书,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既增加了可读性,又能使读者充分领略仲裁员的个人魅力;裁决书的用语简洁、行文连贯,通篇读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在内容上,则满足了有法有据、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实体要求。此外,每篇裁决书后都附有评注,可谓是“点睛之笔”,以期通过“裁决+评注”模式的裁决书展示,让读者感受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魅力,同时引发读者对
本教材阐释了民事诉讼法原理和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全书分为总论、诉讼主体、诉讼客体、证据与证明、诉讼程序、非讼程序、执行程序七编。 与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有以下特点: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充分考虑民事诉讼法这门课的实践性,把诉讼法理论与法律规则、诉讼实务紧密结合起来,用案例引出原理与规则,用原理和规则分析、解说案例;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在每一章中,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案例,既有针对知识点的相关案例,又有指导学生分析的引导案例,还有供学生练习和测试的练习案例。
《 立法建议稿及简要说明》主要内容包括:章:总则;第二章:公益诉讼的提起;第三章:公益诉讼的管辖;第四章:公益诉讼权利和义务;第五章:附则。
《命案口供治理与错案预防的证据学对策研究》分为六章,运用“实践出真知”理念确立核心内容。在研究了大量的命案实例的基础上,对命案口供搜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如何依法、有效地获取口供提出了见解。同时,对刑事错案与口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基于此,对如何防范刑事错案的发生提出“中国化”解决路径。
本书是司法文明博士文库中的一本关于抗诉权研究的论著。全书包括本体论——抗诉权是什么,认识论——抗诉权如何定位,价值论——抗诉权何以正当,实践论——抗诉权如何运行,发展论——抗诉权运行如何完善等五章内容。
《刑事法学博士文库:不起诉的实体根据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不起诉制度及其程序根据、不起诉的刑法理念根据、不起诉的刑事政策根据、不起诉的犯罪社会学根据、不起诉的刑法规范根据、不起诉制度改革展望等。
司法证明由取证、举证、质证、认证四个阶段组成,取证是基础,举证是前提,质证是关键,认征是目的。如果说整个司法证明制度建设是一个木桶工程,那么证据规则则是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条。科学合理的证据规则是司法文明、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证据规则》以司法证明的四个阶段为主线,以当今世界两大法系、国际司法准则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基础来设计未来的证据规则体系。全书共五编,绪论主要介绍了证据规则的基本知识,其余各编分别阐述了取证规则、举证规则、质征规则、认证规则。《证据规则》主要是关于设计未来证据规则体系的探讨,也可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律师以及普通公民从事诉讼活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