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中途岛海战不为人知的真相》是一部既严谨详实又引人入胜的作品。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率领太平洋舰队,在中太平洋地区击败了试图进攻中途岛的日本海军大将指挥的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在美国现有的大部分史料中,将这一胜利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认为中途岛海战是美国海军历史上以弱胜强、逆转战局的胜利。 本书以航母为中心视角,重新解析了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中途岛海战的真相,纠正了当前史学界对中途岛海战的误解。本书被西方学者誉为“当之无愧的里程碑式的著作”,西方学界公认它为目前世界上关于中途岛海战的最的书籍。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个面相。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缘起、类型与方式,梳理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纪念、十月革命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辛亥革命纪念、抗日战争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新中国国庆纪念的历史情形,并对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基本特点、历史作用、当代启示进行客观评价。
钱端升先生毕生从事政治学、法学研究,留下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如《法国的政治组织》(1930)、《德国的政府》(1934)、《法国的政府》(1934)、《比较宪法》(1938、合著)、《民国政制史》(1939、合著)、《战后世界之改造》(1943)、《中国的政府与政治》(1950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议会委员会》(英文版)等学术专著。这些成果成为留给后世的巨大学术遗产,《钱端升全集》收录了钱端升先生毕生的学术成果与文献资料,可谓集大成之作。钱端升先生为我国政治学和法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先河。如钱端升先生率先运用“法律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将政治学研究聚焦于对各国宪法的研究,开启了我国比较政治研究的先河。建构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其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钱端升列
继2005年出版《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之后,2006年卡特又出版了本书——《牢墙内的巴勒斯坦》(英文原名:Palestine Peace Not Apartheid),在美国社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响。 在书中,卡特讲述了中东历史和他个人与该区域主要政治人物打交道的经历,其中透露出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卡特曾以总统身份促成埃以和约,长期介入中东事务,并在2005年应邀前往巴勒斯坦观察选举,因此对中东流血冲突的根源、以阿长期对峙的症结、巴勒斯坦人面临的困境以及目前这些问题的解决,有非常深入的认识。 卡特坦言,美国政府近七年没有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致情况不断恶化;以色列如果想达成持久和平,必须让巴勒斯坦人享有公平待遇和尊严。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色列违反联合国决议,继续占领阿拉伯领土,压迫巴勒斯坦人,推行种
本书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理论工作者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提供了一份内容丰富的材料。
北京市人大理论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人大制度研究所与我区人大常委会联合组成课题组,对“海淀人大现象”进行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海淀是北京市的18个区县之一,是首都北京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区域。民主氛围浓厚,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强,民主诉求多,是海淀的传统和优势;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民主法制意识强、议政决策水平高、敢于为民直言、善于开展监督、勇于攻克难点,在海淀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有很多创造和经验,也有很多亮点,这些归结起来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海淀人大现象”。在历届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共同努力下,“海淀人大现象”已经成为海淀区政治文明建设的显著特色和“品牌”,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和知
本书在解释原典的基础上,赋予这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以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专业的理论分析,切中要害,为“三十六计”的灵活运用指点迷津;千余个生动案例,千余幅手绘图,内容涵盖军事、政治、商战及日常生活各领域,尽显“三十六计”谋略之妙。
本书主要选取中国工会运动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广州、武汉、瑞金、延安、哈尔滨、北京等地历史图片,以图说史,以史证图,图文并茂,以丰富的图片,全面、系统、简洁的文字叙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到1948年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恢复中华全国总工会再到1949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入北京,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迁徙足迹和奋斗历程,同时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工人运动历史。 本书为2020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而创作,并为迎接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献礼,是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了解中国工会和工人阶级运动历史,学习党史、国史和开展相关主题教育的辅导读物。
《意识形态安全与建设问题研究》由总论、专题研究、理论探讨三部分组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与时俱进地研究探讨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与建设的一般状况、发展成就、规律性、成功经验、风险挑战和基本对策。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国家总体安全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国政治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国文化安全的核心和主导,是推动和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强大软实力。在确认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总体安全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思考、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要更加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在理论自觉、文化自信、价值认同、思想解放和精神主动性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案,为推动新时代发展、决胜新时代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