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国家重大出版项目,按省级政区分卷,采用工具书辞条类目式编纂,以省级、地级、县级、乡级4个层次的政区为词条,设置政区概况、自然条件、经济概况、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名胜旅游、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城区市政建设9个一级栏目,近40个二级栏目,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约1.4亿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展示4.4万个乡级以上政区综合情况的巨型百科全书,填补了国情图书出版领域的空白。作为官方组织数十万人参与编纂出版的体例统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准确、统计资料截止时间一致、具有地方志总库性质的国情咨文参考文献,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介绍,清晰地再现乡级以上政区的历史轨迹和客观现
本书共分三卷,记述了胡耀邦同志从投身革命,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团中央工作和地方工作,到组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再到积极参与制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至去世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胡耀邦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胡耀邦强调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改革贯穿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魄力;胡耀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动科技、教育、文艺、新闻等各项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胡耀邦强调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纪,整顿党的作风,坚定不移同不正之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胡耀邦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学习胡耀邦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为
《中国远征军》讲述六十年前有一支了不起的中国军队,他们牺牲得了不起,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加了不起。这支鲜为人知的军队住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中国军队的头一回主动出击,实现了战略大反攻,并且是在境外作战,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可是也许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制定与实施个五年计划至今,我国在半个多世纪中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认真回顾和总结制定五年计划以及实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方面的教育,对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我国制定与实施五年计划的历史,可以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大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与此相应,至第五个五年计划,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而第六至第十个五年计划,则是处于转轨的和市场经济时期。研究和叙述这十个五年计划,自然也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的特征。 本书从大量手资料入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用了三年多时间完成书稿。但是,由于这50多年是中国经济、社会以空前规模发展和转型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其间经济体制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分省命题逐渐增多,形式不断变出新,从而出现了若干种不同的命题样式,各种样式有各自的特点和难点,破解这些难点,也就是成了作文必须经过的步。 最亲密的同时代合作者恩格斯的思想区分开来。这样的区分并非是刻意地去制造什么对立说、差异说,而是出于对理论、对事物本身进行准确、深入研究的需要。当然这样的区分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历史有关;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普遍真理的普及性宣传过程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是那些高度抽象出来的所谓基本原理、规律,而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及思想的探索性、研究性过程被忽视。 第二,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反思。无论人们如何理解20世纪大规模范围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一实践为人们反思和认识马克思思想、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的范例,并
本书分为“大会之前”“三大文件及其工作”“论述与回忆”“理论与评论”和“其他史料”“附录”六部分。在完整收集中共三大直接材料的基础上,本书还吸收中共三大历史专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增加与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直接相关的共产国际方面的资料;中共三大前后的有关政策和理论、各种回忆资料中有关中共三大的评述,以及与中共三大召开直接相关的周边史料;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馆藏档案等未刊史料;关于中共三大会址调查和考古勘查等专业报告等。本书全面收集了中共三大相关历史资料,是史学工作者开展中共三大及大革命史研究的基础性资料书籍。
作者利用国内外已解密档案文献,分析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一是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莫斯科会议以及中苏为实现的军事合作;二是炮击金门引发的苏联反应和中苏分歧;三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及苏联的反应;四是中印冲突以及中苏分歧公开化;五是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析。
康熙的圣谕十六条”以及雍正的《圣谕广训》是清一代统治者颁布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政策,也是维护统治稳定,对老百姓进行思想、法制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贯彻统治意志,各地方长官及文人都对这二份材料作各种通俗化尝试,有浅显的文言、口语化的白话、以至方言的解释。本书即是关于这一专题的资料汇编,是目前可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的集大成。全书分集解编、资料编、研究编等三编。对于研究清代思想文化政策、制国方略及文言、白话的语言变化,本书是一份珍贵的史料。 本书即汇辑了目前所能找到的各种对圣谕与《圣谕广训》的阐释性著述,以使读者对清代官方与社会的教化行为有所了解,并进行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书中汇辑的种类著述在清代并不鲜见,有的在当时则更是铺天盖地,但时过境迁,现在却不易觅得,纂辑者数年来利用各
《延安整风运动:回忆与研究》是作者《回忆延安整风运动》读后感,回忆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深远意义,纪念延安整风运动65周年,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国庆60周年感言,参加延安整风运动使我终生受益……
文明大致会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在互不接触情形下[共存],是在互相冲突情形下[死亡]一是在力量均衡情形下[共存]。种情形如四大文明古国,第二种情形如日本灭琉球、美国灭夏威夷,第三种情形如当今东方、西方、之三角。就如单一物种不可能生存,单一文明也不可能独自存在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的拟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领导下,以政协为平台,由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凝聚了包括广大政协代表、民主人士、文艺界人士、高等院校等各界人士的智慧后确定完成的。杨冬权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档案(上下)》从中央档案馆选取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珍贵档案160件,采用全文扫描影印的形式予以公布,真实、完整地再现国旗、国徽、国歌诞生的经过。本书生动记录了人民政协辉煌的历史贡献。
路克利*的《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入分析海外学者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观点,系统总结海外学者,尤其以哈佛大学的*名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范式(例如费正清的“刺激反应”范式、麦克法夸尔的“三角”模式、赛奇的“话语建构”模式、裴宜理的“实用民粹主义范式”、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研究模式等)和研究方法,全面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异同,深入分析海外学者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选题的主要观点: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立和系统的学术领域,已经具有学科特征,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国际学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体现着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认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住进中南海。在毛泽东身边,有一批为他的日常工作、生活起居提供服务的人员。 本书正是通过毛泽东的卫士长、保健医生、专列服务员以及与之有接触的文工团演员等八位同志的回忆,揭示了毛泽东红墙内外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个人情趣,从日常工作到业余爱好,从身居要职的人民领袖,到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普通人。 他身兼领导、同志、丈夫、慈父、长者等多重角色,他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在与不同的人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个血肉丰满的毛泽东形象跃然纸上。
本书作者是当代英国的文化学家、文艺理论家,被誉为英国“新左派”的理论之父,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全书分三部分:基本概念,文化理论,文学理论。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是广博而丰富的,并且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思考。他的研究工作对我们当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乃至文化理论的工作无疑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毛泽东的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作者没有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对诸多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或是揭示秘闻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上,试图探讨他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深意。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最终中国的领袖会是他,而不是有钱有枪的蒋介石,也不是那些拥有更高学历、更大声望的人,比如周恩来,比如陈独秀。历史无法重演,伟人更加无法复制,但我们仍不会放弃学习他,研究他,因为哪怕我们从他身上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足以让我们游刃于战场、商场、名利场。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也许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在他的著述中,有许多充满哲理、寓意深刻而又浅显易懂的名言警句,在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给人启迪和教益,是名副其实的传世箴言。《毛泽东箴言(JX)》收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编著的《毛泽东箴言》的内容,摘选自《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毛泽东文集》第1至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至1999年出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至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至1998年出版),并按毛泽东倡导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转化的辩证方法进行了分类,共有360条。